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07-16甄小龙贺沙沙吴丽萍
甄小龙,贺沙沙*,吴丽萍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药学部; 2.儿科,甘肃 兰州 730010)
婴幼儿腹泻是指发生于婴幼儿期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由于婴幼儿胃肠道、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等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各种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腹泻,其中以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最为常见[1]。感染RV的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及粪便呈黄色水样性等,严重者会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致命性脱水,威胁患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或药物[2]。微生态疗法可有效改善腹泻患儿的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治疗腹泻[3]。为探讨微生态疗法对婴幼儿RV腹泻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纳入RV腹泻患儿150例,以其中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75例RV腹泻患儿为对照,对另外75例RV腹泻患儿采用微生态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者疗效,同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甘肃中医药附属医院收治的RV腹泻患儿1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疾病诊疗手册》中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4],且RV抗原均呈阳性。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实验组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1.6±0.3)岁;病程15 h~3 d,平均(1.8±0.6)d;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1.7±0.5)岁;病程12 h~3 d,平均(1.7±0.9)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无差异,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粪便常规培养及致病性肠杆菌培养呈阴性;2)就诊前3个月未曾使用微生态制剂及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1)非RV感染的腹泻患儿;2)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1.2主要试剂:RV快速检测试剂盒(R&D,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D3 (FITC)/CD4 (PE)/CD8 (Cy5-PE)荧光单克隆抗体试剂盒(Thermo,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球蛋白A(IgA)ELISA试剂盒、免疫球蛋白G(IgG)ELISA试剂盒、免疫球蛋白M(IgM)ELISA试剂盒(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入院后均进行抗病毒、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蒙脱石散)治疗,1岁以下患儿1袋/d,1~2岁患儿1~2袋/d,以温水冲服;实验组加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岁以下患儿1片/次,1~5岁患儿2片/次,可直接嚼服,或碾碎后溶于温热牛奶中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
1.2.2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于治疗72 h后,根据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及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脱水等)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呕吐症状消失时间。疗效评价标准[5]:1)显效:治疗72 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有效:治疗72 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粪便性状及次数均无明显好转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观察例数]×100%。
1.2.3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于治疗前、治疗1、2、3周后分别留取两组患儿的粪便标本。1)将胶体金试剂盒放置室温平衡30 min后使用;2)将粪便稀释处理后备用;设定实验孔、对照孔、空白孔,按顺序在各反应孔加入20 μL待测粪便,对照孔、空白孔不加;3)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100 μL酶结合物,37 ℃孵育1 h;4)弃去孔内液体,洗板5遍,最后甩干孔内液体;5)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 μL,温育15 min;5)加入终止液50 μL,酶标仪检测OD450,分析RV病毒抗原转阴率。
1.2.4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
1.2.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A、IgG和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IgM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治疗后RV病毒抗原转阴情况比较
实验治疗1、2周后的RV病毒抗原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实验组RV病毒抗原全部转阴,对照组仍有12.0%的阳性率(P<0.05)(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实验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3.627、6.544、2.372、4.656、2.709,P<0.05)(表4、表5和图1)。
2.5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RV是一种无囊膜的的双链RNA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超过60万人因RV感染致死,其中4岁以下婴幼儿是主要的感染群体[6]。研究表明,RV腹泻一方面可影响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破坏肠屏障和拮抗作用;另一方面腹泻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影响其正常吸收功能[7]。所以,微生态治疗法和肠黏膜保护剂对腹泻患儿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金双歧属于微生态疗法的常用药物,其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蒙脱石散属于胃肠黏膜保护剂,其具有抑制消化道的病毒和细菌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8- 9]。但是目前关于两种药物合用对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旨在研究微生态疗法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wo n=75, day)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表3 两组治疗后RV病毒抗原转阴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egative rate of RV virus antigen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n(%)]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Table 4 Changes i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液免疫功能变化Table 5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in two g/L)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B.after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图1 两组治疗后流式细胞图Fig 1 Flow charts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微生态疗法治疗RV腹泻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益生菌调整肠道微生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泻、退热及改善呕吐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1、2周后RV病毒抗原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于治疗3周后达到全部转阴的效果,说明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RV腹泻的疗效优于单纯蒙脱石散治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金双歧是由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3种活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能形成肠道防御屏障,阻止病原菌的定植、入侵;其代谢产物可降低肠道pH值,抑制病原菌生长[10]。研究表明,R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会导致腹泻的发生及疾病发展[11]。在RV感染的免疫机制中,除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也同样参与,其中CD4+、CD8+T淋巴细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2]。本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提示相对于常规西药疗法,微生态疗法可缓解RV腹泻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进而提高疗效。这主要是金双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本研究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微生态疗法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RV腹泻,其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腹泻症状,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腹泻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