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18-07-16宋鹏阳刘光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口苦小柴胡流性

宋鹏阳 刘光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减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胃黏膜慢性病变。现代医学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以运用促进胃肠动力药为主,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效差,而中医药治疗常常发挥明显优势,本研究对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3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门诊70例经内镜明确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排除相关手术史、器质病变,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16例,年龄25~64岁;对照组32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14例,年龄21~5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持续性胃脘疼痛或胃脘部饱胀感明显,伴有恶心或呕吐,呃逆,胃脘部灼热感、反酸或口苦;(2)经内镜检查可见幽门口有黄绿色胆汁反流入胃或胃液呈黄色,伴有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3)C13呼气试验DOB值小于4.5或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为阴性或非产毒菌。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基本方:醋北柴胡15 g,半夏12 g,党参15 g,炙甘草9 g,黄芩9 g,大枣6枚,生姜3片;脾胃湿热者,加砂仁15 g,蒲公英15 g;兼血瘀者,加丹参9 g,赤芍15 g;口苦明显者,加海金沙15 g,金钱草15 g;胃痛明显者,加白芍15 g,佛手15 g,川楝子1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1 h服用。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每次0.1 g,每日3次,饭前0.5 h服,2周为1个疗程,服药过程中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2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1~3个疗程治疗。

1.4观察指标 2组均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时胃黏膜水肿、糜烂范围消失,胆汁无返流现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时胃黏膜水肿、糜烂范围缩小,胆汁无返流现象;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十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胃黏膜进一步破坏及胃肠道反应除外的不良反应等情况。治疗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明显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多见胃脘疼痛、胃胀、烧心、口苦、呕吐酸苦、嗳气、纳差等。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及脾胃虚弱所致,其病位在胃,其因在胆,其源在肝。一方面,脾胃虚弱是本病最主要的内因,脾虚无权履转输之功,胃虚不能司和降之职,升降摄纳无权,气血生化乏源,胆不能受气而虚,虚火上炎,引动胆汁上溢于胃;另一方面,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痰湿内生,痰湿之邪可内阻于胆腑,失于和降通泄,逆行胃腑而引发本病。现代医学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运用促进胃肠动力药为主,而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效差,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幽门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频率,从而减少胆汁逆行流入胃的机会,来减少胆汁对胃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症状。《内经》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上逆则呕吐。”认为邪侵胆胃,胃失和降,逆行而吐[2]。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属胃痛、胃痞、吐酸等范畴。胃属土,喜润濡而主受纳,肝属木,肝属木,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胃之间,木土相克。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胃,以致中焦气机不通,少阳疏泄不利,胆汁疏泄不畅,上逆犯胃,致口苦胸胁满闷,本病中医辨证的重点在于肝失疏泄这个病理环节,治疗上应从疏肝和胃入手,以达到“治肝可以安胃”的目的[4]。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原文中表述小柴胡汤证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协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协下痞硬,或心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苦辛微寒,气质轻清,能疏能散,以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清泄中、上焦之热、少阳之邪,而除胸腹烦满,柴芩合用,一则以疏解半表之郁滞,一则清泄里热之邪热;法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本草正》载有“消痰利气”之效;厚朴苦温,行气下气;陈皮理气运脾、调中快膈;枳壳行气宽中除胀;党参补中益气,茯苓健脾渗湿,二药相伍,颇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皆佐使之品,为扶正祛邪之用,使中土健旺,则木邪不能害之。本方攻补兼施,升降协调,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宣通内外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柴胡可以调节胃肠运动,柴胡总皂甙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5];半夏有镇吐、修复黏膜损伤作用[6];陈皮具有改善胃肠消化功能;党参具有调节胃收缩、促进溃疡愈合作用[7],木香还可以对胃酸的分泌过程进行抑制,从而对胃黏膜进行有效保护;白芍和柴胡还具有一定的镇静、消炎、止痛效果,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诸药合用,从而有促进食道、胃肠运动等作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治疗上存在远期效果差,治疗易反复等弊端,故中医治疗常能从病因出发,发挥其优势,收获良效。

猜你喜欢

口苦小柴胡流性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