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21例

2018-07-16谢宏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颈源错位颈椎病

谢宏纲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南昌 330003)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颈椎病变伴高血压的患者,对颈椎进行治疗后,血压也随之稳定;而一部分伴发颈椎病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行颈椎治疗后,血压也随之稳定,均提示血压的异常与颈椎有关。国内有人把其称为“颈椎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颈型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1],我们在此称之为“颈源性高血压”。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21.9%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相关。

颈源性高血压是当颈椎发生增生、小关节错位或韧带劳损钙化时,牵拉和压迫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使椎动脉发生痉挛,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的病症,临床较为常见[2]。我科采用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2月—2017年5月门诊收治的41例患者,其中30~39岁4例,40~49岁18例,50~59岁14例,60~68岁5例。病程短者1个月,长者6年,其中1月以内2例,1~12月16例,1~3年19例,3年以上4例。血压均在140~180 mmHg/90~115 mmHg。临床症状:颈部肌肉僵硬、酸胀,头晕、头昏、视力模糊、失眠、耳聋、耳鸣、记忆力下降、心慌、胸闷、胸痛等。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

1.2诊断标准 采用龙层花等[3]提出的“三步定位诊断”,即病史和症状、体征(触诊)、X线检查。

1.2.1病史和症状(1)主要表现为颈椎病和高血压的综合症状;(2)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或仅有轻微酸胀、疲劳感,运动时常有局部摩擦音,重者头痛、头晕、颈肩背痛、上肢酸痛、麻木、心慌、胸闷、耳鸣、眼花、失眠等;(3)早期以血压波动不稳最为常见,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病程长的,血压变化已不明显,但这类患者对降压药普遍不敏感,而针对颈椎病的相关治疗却疗效显著[4];(4)高血压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5]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1.2.2体征(触诊)根据龙氏治脊疗法对于颈椎触诊的要求,触诊包括发现横突、关节突、棘突、钩椎关节偏歪,以及椎旁压痛、病理性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等)的部位;重点在第1~6颈椎。

1.2.3X线片 所有患者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X线片可见:(1)张口位可见环齿侧间隙左右不等宽、环椎两侧块不等大、枢椎齿状突中轴线与棘突中轴线不重叠、环枢关节面不平行;(2)正位片可见棘突偏向一侧、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钩椎关节变尖;(3)侧位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成角、椎间隙变窄、椎体增生、项韧带钙化、颈椎后缘连线中断、颈椎前后滑移、“双边征”或“双突征”等。

1.3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骨折、肿瘤、精神疾病、严重骨质疏松、严重内科病症,排除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予以龙氏治脊疗法中的四步十法治疗,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痛区手法,根据颈椎不同的错位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法。如前后滑脱式错位运用推正法,侧弯侧摆式错位运用搬正法,旋转式错位运用摇正法,椎间隙狭窄或混合式错位应用牵引椅下正骨法。纠正错位后在颈部软组织处进行分筋理筋,调理局部软组织以恢复颈椎的动、静力平衡[4]。以上治疗每次15 min,每天1次,5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以上关节治脊复位的标准是:症状好转、消除,触诊颈椎横突、关节突对位正常。切勿追求响声,甚至以响声为复位标准,以避免发生矫形过正而伤及患者。

1.4.2对照组 按王琳等[6]采用DYY-3治疗机控制坐式牵引,牵引质量6~9 kg,根据患者自身病变等因素合理调整;牵引时间30 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各组均治疗1~3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按王晓红等[7]计分原则统计41例患者并进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疗效对比。(2)血压改善比较:按刘力生等[5]将患者血压分级,并进行组内前后对照及组间疗效对照。(3)有效率比较:采用尼莫地平法,即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以百分数表示:①临床控制: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治疗后血压降至临界线,头晕、头痛等症状偶尔出现,颈部疼痛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70%;③有效:原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减轻,总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好转,总积分减少<30%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观察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表1 2组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分)

表1 2组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分)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本组内比较,▲P<0.0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治疗组 21 13.6427±1.6258○ 22.5132±1.0427▲*对照组 20 13.1845±1.6697 17.8950±1.7571△治疗前 治疗后

见表1。结果显示经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分级比较

表2 2组血压疗效比较 (例)

见表2。结果显示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32组有效率比较

表3 2组有效率比较 [例(%)]

由表3可见,治疗组经干预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控制例数高于对照组,无效例数远低于对照组,提示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上交感神经节附着于颈1~3或2~4横突的前方,当颈1~4椎间关节错位使横突发生位移,或因错位损伤而引起无菌性炎症时,均能引起交感节后纤维兴奋性改变,而引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若此刺激持续存在,将继发性影响脑血管收缩中枢的功能而发展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

颈动脉窦位于颈4~6(个体有差异)横突前方,第4~6颈椎错位时,若横突前方的肌肉紧张、或因横突骨性位移的直接刺激、或因钩椎关节错位而引起斜角肌及筋膜紧张而牵拉刺激颈动脉窦使血压发生波动,常见血压升高;患者多伴有头昏、头晕,颈部僵硬、疼痛,胸闷、心律不齐等症状。

龙氏治脊疗法依据解剖学和力学原理,根据颈椎不同的错位类型,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治疗,能直接解除对神经、血管的骨性刺激或压迫,恢复颈椎骨关节的静力平衡;其放松、强壮和痛区手法干预调理软组织,从多途径缓解对交感神经、血管的刺激,恢复颈椎的动力性平衡,可明显提高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较好方法[8]。

猜你喜欢

颈源错位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有趣的错位摄影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