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
2018-07-16刘霞
刘 霞
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高考制度建立、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呼唤着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此,笔者对常州市地理教研团队全体教师近五年课堂变革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提炼出“互联网+”时代的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该成果获得市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一、面向新时代求变
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近年来我国民众对教育需求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点,教育部倡导以新的人才培养观引领高考制度改革;通过高考制度改革引领课堂教学范式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样的改革,给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激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投入课堂变革。
1.为什么要变革课堂教学范式
既有的高考制度下,有一个显著的一个教学偏向:有些课堂以“育分”代替“育人”。在重“育分”的教学中,教师着力于传授零碎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反复操练、重复反馈。教学结果发展偏差,学生只是“知道或了解”一大堆所谓的“知识或原理”,学会很多碎片化的知识;难以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整体性、综合性认知;更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导致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就变成“坐而论道的高手,解决问题的外行”。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育人要求背道而驰。为此,课堂教学范式亟待变革。
2.如何变革课堂教学范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到地理教学领域,就是要按照新课标要求,通过设立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走向地理实践、观察地理现象、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特点、归纳地理规律、培养学习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问题解决、互动探究、创新规划。据此,作为创新教学范式的原点。
3.“互联网+”为变革课堂教学范式提供了哪些条件
“互联网+”为构建新时代课堂教学范式提供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视频、演示动画、模拟过程动画、AR和VR技术、教学行为分析技术、数据统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学习情境,支持学生入境学习,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课堂。
(2)创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建构理解的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复杂的认知活动,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地理综合思维的学习、区域认知模型的构建等。
(3)构架信息通道。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微课程、视频、教师的指导;来自云平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来自后台学习分析系统的评价反馈,信息推送。有助于他们反思学习过程,互评各自的学习结果,产生思维碰撞,生成意义建构,提高其学习和省思的水平。
二、范式结构和意涵
1.基于核心素养
“互联网+”中学地理教学范式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范式,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地协调观——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2)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3)区域认知—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4)地理实践力—人们在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本范式用核心素养统领教学活动,形成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框架。
2.创新教学范式
“互联网+”时代的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以“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作为环环相扣的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引导教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思考如何规划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创造优质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据此形成范式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3.情景化、问题化、任务化设计
“互联网+”中学地理教学范式倡导情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有社会和知识支持的情境中学习,以便了解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由此,教学过程采用大情境单元式系统设计,通过基于实践、走向探究、激励创新的一系列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参与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讨论,推动学习深入。
三、范式的应用案例
在开展省教学研究课题《中学地理数字化评价研究》的实践中,我们研究团队立足课堂进行了69次市级研讨,开设了300多节市、区、校研究课,推进“互联网+”时代的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的结构建模和推广应用实践,边实践、边提炼、边推广,形成了数百个实践案例,本文以“探究雄安新区土地合理利用策略”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案例为例,说明范式的实践应用方式。
1.课程标准解读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二内容标准:2.2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从标准文本理解,本条“标准”涵盖的地理知识内容聚焦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这一人文地理命题,同时提出培育地理实践能力素养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野外调查和观察,解释和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评价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特征有4个标准:(1)是否为可持续的人地关系;(2)能否提高人类生活福祉;(3)能否满足社会公正;(4)是否具有文化活力。
2.课堂教学片段(第一课时)
图2 课堂教学片段列表
四、推广及应用价值
“互联网+”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是新高考实验中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成果获得教育部专家和江苏省教科院全体专家的肯定。2017年3月10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组在常州市召开了范式发布会,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组长朱翔教授亲莅点评,江苏省教研室全体专家到场指导(如图3~5所示)。
图3 朱翔教授深入课堂指导
图4 作者做范式成果报告
图5 学生在课堂专注学习
2017年12月,该项目获评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最高奖)。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也获得了一大批重要奖项(见表1)。
表1
表1(续)
实践证明,成果推广价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激发教学策略创新。通过“互联网+”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的应用,将引领一线教师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激发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地理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2)积累实践经验。通过“互联网+”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的应用,形成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整体统筹设计的基层实践案例,为全国“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3)建设学习共同体。通过“互联网+”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范式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学习融入课堂。有助于通过互联网创建由教师、家长、远程同伴的无边界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