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后“茶馆式”教学的诉求

2018-07-16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馆学会信息技术

高 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教育教学环境,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产生变革,课堂教学基本转型,教育技术的变化才有其实践价值。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六步教学法;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翻转课堂(微课、讨论、学案、导学案);“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等站在这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肩膀上。我校于2008年开始推行后“茶馆式”教学研究,它传承茶馆式教学结构的改变,但不支持用一种教学方法、手段来概括所有教学。通过十年的研究,后“茶馆式”教学已形成由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多种教学策略、方式、手段、方法组成的较完整操作体系,并于2010年荣获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学校日常课堂教学已基本转型。上海市教委“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显示,我校“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已是“6”“7”“8”直到最高值“9”。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反映了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改变。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这种应用体现出具有后“茶馆式”教学基本特征的特定应用,即,不但有“讲台”之上,还有“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应用主要用于独立学习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选择性;用于合作学习可以跨小组交流,讨论更充分;用于教学评价更加快捷、精准。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对信息技术的诉求

后“茶馆式”教学是指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它有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后“茶馆式”教学基本特征在理念上深刻揭示了学习特征,“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是后“茶馆式”教学方法论的阐述,阐述了学生到底“怎么学”,教师“怎么教”的根本问题;“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是后“茶馆式”教学认识论的阐述,阐述了学生到底“怎样才算学会”。基于这样的教学特征,就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评价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知道哪些是学生学会的,哪些学生还没有学会。传统教学往往以抽样的形式解决评价的问题,例如,抽样1名学生考察他是否学会推测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是不精确的。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精准的数据,让教师知道全体学生的完成进度以及正确率,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当前水平,做出教学策略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评价不但快捷而且精准。例如,学生在计算机或平板终端上完成教师设计的习题或问题,在平台上提交,系统随即自动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教师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还能在后台有针对性选取相关数据,在大屏幕予以反馈,使问题的暴露与解疑更针对、更精准。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对个别学生的评价等同于对全体学生的评价。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评价不但可以是全体,而且更加快捷、精准。

二、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的诉求

后“茶馆式”教学认为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学科、年级、学生不同,能学会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自己先学开始。学生可以个体先学,也可以群体先学。个体学习是一种“非同步教学”,结果往往是有人学会,有人没有学会;有人自己认为学会,实际上没有学会。群体学习常常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

后“茶馆式”教学提出“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独立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群体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全班大组学习。组织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教学逻辑结构的变化。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组织方式,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必然会带来重大的变革。

1.不同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产生不同功能诉求

表1

表2

2.独立学习对信息技术的功能诉求

信息技术用于独立学习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选择性。

(1)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但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以及其他软件的支撑,可以丰富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先学更加充分,学生自己能学会得更多。

(2)信息技术的介入,增强了学生自己学习的选择性。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完全可能有学生在这个内容上学得快,也有学生在那个内容上学得快;有学生在这个内容上产生问题多,也有学生在那个内容上产生问题多,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在同一时间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会不同。这样,信息技术自然就成为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教学的有力支撑。平台推送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依据学情不同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解答、学生的讨论、学生的笔记往往又成为新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3.合作学习对信息技术的功能诉求

信息技术用于合作学习,可以实现跨小组交流,讨论更充分。

(1)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合作学习交流面更大。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暴露、展示的往往只能是少数学生,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全体学生的“作品”全部暴露、展示出来。

(2)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合作学习更具有选择性。过去不是小组讨论就是全班讨论,而现在应用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实现跨小组交流。信息技术互动平台打破小组间交流的局限,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3)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合作交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信息技术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分享互评,点赞留言评价,为学生开展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的诉求

后“茶馆式”教学提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体现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段、学科和课型特征的N种教学方法。例如,初中物理概念课“阅读教材、检测评价、讨论辨析、归纳小结”;小学高年级、初中数学运算技能复习课 “练、议、讲为序,多次循环”;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本初解、互助释义、检测反馈”等,教学方法高度灵活,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究竟哪个学段、哪门学科、怎样的课型适合应用信息技术?“读、议、练、讲、听”等多种教学方法,哪种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正在不断实践探索。

例如,英语、语文教学的阅读课,教师借助数字资源,在阅读材料里添加批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可将光标移动到相关内容,自主阅读相应注释。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对于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无须借助注解,读完全文,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也能借助注释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帮助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推送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圈划,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查看学生阅读情况与进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

再如,英语、语文教学的写作课,教师组织学习作文批阅标准,然后推送习作进行批阅。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习作上批注和总评,各小组推选一篇习作展开跨小组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论述,提升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我们发现,信息科技的应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真实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习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除了语文和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学校也有一些实践探索。例如,微视频学习材料制作与推送。在制作过程中,学习活动就已经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导演、讲解、录制微视频,不但激发兴趣、贴近学情,而且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提高学习效益。信息技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帮助。

四、结语

后“茶馆式”教学在理念上深刻揭示学习特征,教师创设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环境,每位学生面对学习任务,依据自我的学科基础和学习方法,开始个别化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课堂实施个别化学习的支撑和保障,学生依托教师提供的信息技术平台,确定自我学习方式和进程。后“茶馆式”教学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信息技术为学校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满足后“茶馆式”教学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后“茶馆式”教学获得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茶馆学会信息技术
《茶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清雅茶馆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