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及法律规制

2018-07-1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王东旭

中国商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借贷法律法规规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王东旭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及法律规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王东旭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社会环境影响、法律法规不健全,都可能导致大学生网络借贷发生,并带来信用风险、还贷风险、担保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应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信用评价制度、重视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并注重网贷平台的法律规制。

大学生 网络借贷 风险 法律规制 法制教育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出现,能缓解部分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可以为部分热衷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融资。然而,网络借贷给大学生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网络借贷的虚假宣传,一部分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个人信用缺失,再加上校园管理不规范,一旦大学生陷入网络借贷陷阱,往往会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威胁校园的和谐稳定。为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的有效防范,除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进行适当引导之外,采取相应的法律规制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大学生网络借贷可能面临的风险,就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规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借贷,防范网络借贷风险提供启示与借鉴。

1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成因

网络借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现和发生,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干扰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甚至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具体来说,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不成熟,对网络借贷的认识不全面,这是网络借贷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个人信用缺失,最终误入网络贷款陷阱。部分大学生有超前消费观念,但理财意识缺乏,再加上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和经济来源,当过度消费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时,这些学生就会通过网络借贷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从而导致不良网络借贷出现。目前,绝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而在网络借贷之后,他们往往会通过兼职、节约生活费用、依靠父母等方式来获取资金来源,进而实现还贷的目的。然而,兼职赚钱和节省生活费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部分大学生会出现借款后不能及时归还的情形。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人信用意识淡薄[1]。当发现无法按时还贷时,他们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还贷。最终出现的结果是,同时向多家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导致重复借贷现象发生,陷入网络借贷的陷阱当中。

1.2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我国网络借贷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当前,网络借贷业务规模发展迅速,经营模式日渐成熟。并且网络借贷手续简单、方式灵活、放款迅速。由于存在这些优势和特点,网络借贷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大学生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是网络贷款的重要客户来源。再加上网络借贷的信息宣传不全面,掩盖了高利息的真实情况,部分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在侥幸心理驱使下寻求网络借贷,最终带来不良后果。

1.3 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借贷工作,也就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因此,规范网络借贷的法律只能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但这些法律法规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借贷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当人各项活动,一旦发生纠纷,也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解决。此外,网络借贷的专门法律法规缺失,网络借贷监督管理不到位,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不真实[2]。最终使欺诈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给大学生正当权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

网络借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大学生一旦陷入网络借贷陷阱,往往会给他们带来相应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信用风险

网络借贷的核心是信用,是基于大学生信用而给他们发放贷款的。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不强,征信体系建设滞后,覆盖面较窄,难以有效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此外,调查研究也显示,大学生信用意识相对缺乏,很多大学生甚至不了解个人征信报告及相关内容。即使在选择网络借贷的大学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自身信用体系认识不全面。此外,网络借贷平台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无序扩张,过分强调扩大规模,追求营销业绩。但在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中,忽视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和培养[3]。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注重个人信用意识培养,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轻易接受网络借贷,这给他们的个人信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个人信用风险。

2.2 还贷风险

当前,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消费需求,常见消费需求包括电子产品消费、时尚消费、旅游消费、饮食消费、学习消费等,所有这些消费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然而,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他们的生活费主要依靠父母,通过兼职赚取的生活费也比较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就会转向网络借贷寻求帮助。同时,网络借贷平台推出低利息、免利息等宣传活动,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部分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掉入网络借贷的陷阱当中,结果走上高利息、高利率的还贷之路,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还贷风险。大学生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网络借贷平台采取低息、免息等宣传策略,让一些学生轻易的去获取网络借贷所提供的款项,最终带来较大的还贷风险。

2.3 担保风险

网络借贷高效、简单、快捷、便利,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让大学生较快的获取贷款。然而,网络借贷所提供的并非是真正的“免担保”,大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需要提供家庭住址,父母、辅导员、室友联系方式等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隐形担保。一旦学生违约或者不按时还贷时,许多网络借贷平台会采用不规范的催债方式,包括泄露隐私、恫吓、恐吓、骚扰等,干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

2.4 信息泄露风险

部分大学生信息保密意识淡薄,随意将个人电话、住址、身份证号码提供给网络借贷平台,甚至将同学或朋友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网络借贷平台。结果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被贷款”的情况,甚至出现透支现象。此外,由于互联网安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在技术开发和安全防护等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和缺陷,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等应用不足,容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学生信息被泄露。甚至被违法出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发生概率。

3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制

为有效规制网络借贷问题,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借贷,尽量减少不必要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进行适当引导。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更好规范和约束网络借贷的各项工作,维护大学生正当权益,应该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规范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例如,美国有《诚实借贷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英国有《银行法》《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草案》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有规范网络借贷的条款,对维护网络借贷各方权利与义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4]。为弥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可以制定并健全相关法律,有效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网络借贷,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3.2 完善信用评价制度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信用评价制度,尽快允许网络借贷平台接入银行征信系统,确保资信审核的准确性,将网络借贷数据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当中。同时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为网络借贷提供详细、全面的信息服务。网络借贷平台也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5],有效规避个人信用风险,促进网络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3.3 重视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借贷监督管理,对网络借贷利率进行明确规定。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网络借贷监管,发现大学生消费异常时应给予合理引导。建立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预警机制,通过互联网、宣传栏、微博、微信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并制定应急预案,对大学生网络借贷及时处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6],打击网络高利贷团伙,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条件。

3.4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高校辅导员要组织专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认识网络借贷的危害,提高警惕,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范风险。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采用专题讲座、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借贷的风险及危害,自觉抵制网络借贷。大学生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在合理范围内消费。要重视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培养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不欺诈、不隐瞒,树立良好形象[7]。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校园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和形式,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让大学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避免陷入不良网络借贷的陷阱当中,为自身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3.5 注重网贷平台的法律规制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和引导网络借贷公司发展。例如,严格审查申请人条件,建立备案制度。规定最低注册资金,限定放贷主体范围。鼓励成立专门具有助学贷款功能的网络借贷公司等,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推动网络借贷公司健康发展。

4 结语

大学生网络借贷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对该问题有正确、理性和全面的认识,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并注重加强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日常消费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借贷。从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也引领着网络借贷朝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1] 段炼,黄侨彬,郑坤.大学生创业网络信贷风险规制法律问题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 邱薪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3] 蔡鑫韵.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相关法律责任[J].中国商论,2017(19).

[4] 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J].公民与法,2016(05).

[5] 课题项目组.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失范与法律规制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7).

[6] 王建刚.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J].中国商论,2017(01).

[7] 王婷婷.校园网络借贷风险与法律监管问题初探[J].知与行,2017(03).

F832.4

A

2096-0298(2018)01(a)-035-02

王东旭(1988-),男,云南宣威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军队政治工作学,主要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学、心理工作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借贷法律法规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