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018-07-14王杏利
王杏利
摘要:在新课标实行的大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掌控力度从而更好得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则关于校本教研有效实施途径和方法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校本教研;学研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8-0013-02
1.校本教研的基本认识
在新课标的贯彻实行过程中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校为本进行教学研究。它是一种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行为也是教師团体和教研小组的教学研究行为,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们的学习基础,注重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发挥学校里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来促进学校课程的改革达到新课标的学习要求[1]。
2.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1构建复合式学研共同体模式。
逸夫小学教师研究的复合式学研共同体是基于学校实际,与其他学校单一的学研共同体相比,复合式学研共同体比较新颖,包括自助式共同体、自选式共同体、指令性共同体,复合式学研共同体兼顾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全体教师。
2.2基于教学实际,构建自选式共同体。
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定出主题,然后基于教师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全校教师自由组合,或者学校指定每个学员共同体的成员,成员之间边学边研,以学促研,研中促学,这种构建方式称作自选式共同体。比如课改先锋、“青蓝工程”等共同体。
课改先锋共同体。这个学研共同体的构建,对我校新课改起到极大地推进意义。学校从每个学段选一名学科专业较优的教师、兼顾到每年级都有的六名教师作为课改先锋,由主抓教研的副校长统领。课改过程中,复制培训、主题教研、导学案把关、观摩研讨课等都由课改先锋来完成,这样一次次的活动,六位课改先锋也被“逼”着迅速成长。如今,课改先锋中,有四人已经成长为学校科室的主任、副主任。
青蓝工程共同体。基于学校近两年新教师人员突增,新教师急需老教师传帮带,学校开展“青蓝工程”活动,青蓝自由结对,作为学校层面,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教研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及落实。青蓝成员有固定例会时间,签订有目标责任书,每周青蓝开展互听课等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学习三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的载体,为成员们提供了精神家园,“青蓝”互助、共赢,十月份学校组织的“青蓝”汇报课,就是青蓝对子联手,挑战我校的短板科目“阅读指导”,青蓝合力,展示的三节汇报课,精彩纷呈,都是青蓝对子智慧的结晶。
2.3以管理促进学研共同体的构建。
对于学研共同体的评价,本课题采用“捆绑式评价”代替以往单一教师个体评价。以一个共同体为评价对象,把共同体中个体的成绩与不足,纳入到共同体的考评项目之中,最终以共同体的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的考评成绩的评价。“捆绑式评价”这样一个新的评价体系,我们在操作中,先从学科教研组这样一个学研共同体实践探索起。
(1)学研共同体管理举措。
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学研共同体有一定活动经费补助,有活动奖励,鼓励每个学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工作。
(2)学研共同体的评价体系。
一年来,学校构建的学研共同体很多,体系庞大,课题组重点探究了指令性学研共同体,其他校内学研共同体的评价正在研发当中。以指令性学科共同体评价为例,实施综合性过程评价时,把评价的指标在学期初就告知给各个学科共同体,评价的内容关注了过程,评价的指向针对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体,突出“教”与“研”这一重心。
例如逸夫小学教师制定的学科共同体评价常规性指标见表1.
这些常规性指标的设定,不仅保证了各学科共同体能够正常地开展围绕主题的教研活动,而且由于这些指标均是针对各个学科共同体的,因此促进了学科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鼓励和影响,有利于学科共同体成员之间凝聚力的形成。
3.总结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为有利推动了学校的课堂建设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首先介绍了校本教研,之后介绍了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形式,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白宝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校本研修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50-52.
[2]刘向东.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