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2018-07-14秦富明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可视化运用

秦富明

摘要:英语阅读在高中课程当中以致高考中都占有很大比例,阅读的目的就是使学生 掌握重点,弄清楚文章的条理,分清层次。教师若能在平时教学当中将问题的设计与文章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便能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框架,为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搭建平台,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不断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关键词:阅读目标;问题设计;文章结构;可视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10-01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读者结合语篇信息及自身背景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阅读的互动还涉及到读者对自己阅读过程的理解和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内容设计的形式。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课例设计的方式探讨了将问题设计与阅读材料结构的关系联系起来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认知文章结构能力的影响。

1.阅读目标与技巧

1.1阅读教学目标定位。

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阅读课应侧重培养学生总结和提取文本大意、预测和推断、获取具体信息、理清文章结构等阅读技能。

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的信息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结构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要适当讲解,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1.2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测试的是对阅读技能的测试。目前江苏省新课程标准2010年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的能力。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能力。

(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的能力。

(6)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的能力。

(7)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的能力。

语篇长度会影响阅读理解的难度。语篇越长,生词量就越大,答题的难度也会加大。阅读材料的体裁也会影响阅读理解的难度。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材料的体裁主要有应用文(通知、广告、地图、海报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这些类型的体裁中,记叙文和应用文较简单,而说明文和议论文难度较大。以以上提到的这篇文章为例,就是一篇问题解决型的说明文,文章特点是语篇长,生词量大,文章结构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根据以上阅读技巧和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多种任务方式降低阅读的难度。例如判断正误、多选题、猜词、填空题等。具体情况可以根据班级学生而定。

这样设计课堂任务整个过程会比较流畅,也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部分特点。但是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过于简单,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总体而言,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没有一定的框架。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调查中发现在高中阶段,很少教师在课堂中去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若能将问题的设计与文章结构联系起来就可以一举两得。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呈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讨论、实践、反思;通过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足够量的听、说、读、写的项目练习,让学生去感知知识、发展思维、领悟技能、灵活运用。若教师在问题设计上有效地针对文章整体结构内容,效果可能会更好。

笔者尝试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任务,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认知文章结构能力提供了平台:有效地将问题设计与文章结构联系在一起。笔者通过课后调查学生发现: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把握能力有所提高,通过教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觉得很长的文章变容易并可以理解了。

2.问题设计与文章结构

对于高中生来说,文章结构往往是比较难理解的,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内容,问题的设计很重要。问题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若要体现出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也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内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去理解文章的结构,再根据结构来设计问题(可以用多选题的形式或填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得出答案,那么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就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可以提供各种图表或图形将问题答案和文章结构连接起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达到了利用阅读材料与考试应试技巧的结合,又让学生巩固了对阅读材料的结构理解和细节理解。关键是将任务型阅读的意识渗透到课堂当中去了,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就是对阅读课任务的设计的几点说明,首先可以用问题来导入文章,再用多选题的形式或目标词汇法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多选的同时,对文章的结构也有所了解。接着再来分析文章结构,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最后可以安排一篇任务型阅读,其内容就是立足文章结构来设计的。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深层理解,以达到灵活应试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结构,理解结构,体会结构,运用结构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如果在阅读课教学中能有机的将问题的设计与文章结构结合起来,学生不但会受益匪浅,课堂效率也会更高。

参考文献:

[1]译林出版社 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十 Unit 3 .Reading:Aids today.

[2]李外芬. 圖示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学外语研究,2003,12.

[3]张琦. 图示论与语篇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可视化运用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精设计,巧提问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