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的思考

2018-07-14许珂

读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落实指导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促成学生合作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实学习的合作,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参与。

关键词:需要;落实;教师组织;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公共空间和教育组织。班级管理涉及的面很广,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剥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无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小组合作化管理就是将学生变成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由学生参与的自主管理,他们不仅找到了主人翁的地位,而且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真正的民主,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绝对不仅仅在成绩上,而是在人的发展素养和能力上的追求。既然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和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发展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真正体会到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及存在价值。

小组合作中课堂上的呈现就是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小组化展评课堂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个教学理念完全实现了把学习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如果真正达成了这样的目标,那么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是和谐的,是优美的。在实践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也思考过三个问题:

(1)小组化的讨论何时切入?

(2)学生参与小组化讨论时老师是否参与?

(3)小组化讨论与展评过程,究竟是表演还是教学?

这三个问题都和生成动静相宜的和谐课堂息息相关。一堂课,如果没有一个值得合作探讨的问题,那么这堂课是肤浅的,但一堂课,有无数个小组讨论的问题,那么这堂课是聒噪的,甚至是形式的。我想,一个真正用得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班级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经过静心思考后依然答不出或者答不全的问题。因此,小组讨论的环节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为了呈现某种课堂样态不得已而为之。

一旦开展了小组化讨论,老师是否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多次,也实践了多次,我的结论是老师应该参与课堂,但不要随意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讨论的情况、情绪以及班级中被孤立学生的思考情况。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他们会举手求助,这时老师应该参与引导。但如果老师为了不使自己落空而随意参与学生的讨论,反而会打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无法发挥小组讨论的真正价值。

讨论与展评是一体化的过程,展评是讨论后的成果展示和问题深化。这个环节往往是课堂的亮点,但又常常容易使课堂变成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或者是没完没了的对话,缺乏深度。所以,这个环节是非常需要老师抓准时机及时干预和引导的,在干预和对话中,把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差生达成他们该有的目标,让优等生在思考与对话中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里依然体现分层与合作的相互包容性。而且在安靜的氛围中思维是动态的,整个教学是和谐自然的。

参考文献:

[1]唐松林.论创造性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1.

[2]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八年级).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许珂,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落实指导
国企纪委“监督责任”的研究探索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