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若干策略
2018-07-14杨庆元
摘要: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碰到困难,有些无法下手,本文罗列出几种常见题型的变形方法与技巧,来说明如何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借此以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解题视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最值;策略
均值不等式,也叫基本不等式,它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3.4节中出现,它是证明不等式及各类最值重要的方法和依据,应用广泛,相关题型经常出现各类模拟试题及高考当中,具有变通灵活性和条件约束性的特点,是高中数学重要的一个知识考点。
具体内容描述如下:①若非负实数a,b,则a+b2≥ab;②若非负实数a、b、c,则a+b+c3≥3abc,那么,在运用它们求最值时,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基本条件,但在具体的问题中,这些条件往往不全满足,这时,就必须对式子作一定的恒等变形和配凑技巧,使它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现将恒等变形的常见方法与技巧归纳如下,以期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 拆项法
【例1】若x>0,求函数y=x2+2x+14x的最小值。
解:∵x>0且x2+2x+14x=x2+16x=x2+8x+8x
∴y=x2+8x+8x≥33x2·8x·8x=12
故当且仅当x2=8x,即x=2时,ymin=12。
二、 添项减项法
【例2】已知a≥b>0,求y=a+4(2a-b)b的最小值。
解:∵a≥b>b2>0,∴a-b2>0,b2>0
∴y=a+4(2a-b)b=a-b2+b2+1a-b2·b2
≥33a-b2·b2·1a-b2b2=3
∴当且仅当a-b2=b2,b2=1a-b2·b2,即a=b=2时,ymin=3。
三、 变换系数法
【例3】若a∈R+,且2a2+b2=2,求y=a·1+b2的最大值。
解:∵y=a1+b2=12·2a2·(1+b2)≤122a2+b2+12=324(当且仅当2a2+b2=2,2a2=1+b2,即a=32,b=±22时,取“=”)
∴y=a·1+b2的最大值为324。
四、 平方法
【例4】已知0<θ<π,求y=sinθcos2θ的最大值。
解:∵y2=sin2θcos4θ=12(2sin2θ·cos2θcos2θ)≤122sin2θ+cos2θ+cos2θ33=427(当且仅当2sin2θ=cos2θ,即θ=arctan22或θ=π-arctan22时,取“=”)
∴0
五、 取绝对值法
【例5】已知x∈R,求y=2xx2+1的最值。
解:∵|y|=2xx2+1=2|x|x2+1=2|x|+1x≤22|x|·1x=1(当且仅当|x|=1x,即x=±1时,取“=”),
∴-1≤y≤1。
∴函数y=2xx2+1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和1。
六、 常值代换法
【例6】已知a、b>0,且2a+b=1,求函数y=1a+1b的最小值。
解:∵2a+b=1
∴y=1a+1b=(2a+b)1a+1b=3+ba+2ab≥3+22(当且仅当ba=2ab,2a+b=1,即a=2-22,b=2-1时,取“=”)
∴函数y=1a+1b的最小值为3+22。
七、 三角换元法
【例7】已知,a、b∈R,且2a+b=4,求1a+1b的最小值。
解:由2a+b=4,可设2a=4sin2θ,b=4cos2θ,则有
1a+1b=12sin2θ+14cos2θ=12(1+cot2θ)+14(1+tan2θ)≥34+214tan2θ·12cot2θ=34+22(当且仅当tan2θ=2cot2θ,即tan2θ=2,b=42-4時,取“=”)
∴1a+1b的最小值为34+22。
八、 同步放缩法
【例8】已知a≥b>0,求y=a+4(2a-b)b的最小值。
解:∵y=a+4(2a-b)b≥a+42a-b+b22=a+4a2=a2+a2+4a2≥33a2·a2·4a2=3(当且仅当a2=4a2,2a-b=b,即a=b=2时,取“=”)
∴y=a+4(2a-b)b的最小值为3。
九、 待定系数法
【例9】已知x>0,求y=x(2x+1)(8-5x)的最大值。
解:若x≥85,则y≤0;若0<x<85,
设y=1mn[mx(2x+1)(8n-5nx)](其中m、n为待定系数),要使mx+2x+1+8n-5nx为常数,即(m+2-5n)x+8n+1为定值(即与x无关)。
必须有m+2-5n=0①
由mx=2x+1=8n-5nx,得m=2x+1x,n=2x+18-5x,将其代入①中化简整理,得15x2-11x-4=0
解得x=-4150,85,x=1∈0,85,
当x=1时,m=3,n=1,于是
y=13[3x(2x+1)(8-5x)]≤133x+(2x+1)+(8-5x)33=9
∴当x=1时,ymax=9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道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所求式子的特点,然后结合条件选择适当的变形方法,并且要注意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基本条件,一题多法,多法合用。这样,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变形方法的目的,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军华.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常见问题探讨.2012
[2]宋仁高.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常见错误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2011.
作者简介:
杨庆元,浙江省金华市,浙江金华孝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