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去产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分析

2018-07-14田中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去产能引言供给侧改革

田中文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如何真正做到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正确地处理由于产品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的不良竞争局面,寻找出生产的设备及产品也能够转型的方法。指出众多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盲目扩张产能以及国企去产能缺乏执行力度等我国现阶段去产能工作的现状。去产能工作进度迟缓,不仅因为地方官员面临着与此相勾连的升迁压力、同时还存在去产能所引发的债务问题和职工安置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如何提高去产能的内生动力做到政府与市场双手并用,需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氣,确保去产能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展开。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一、引言

随着国内需求增长的速度放慢,一些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像一些传统的行业,例如钢铁、煤炭、水泥这些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产能的过剩逐渐成为了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一些传统行业例如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发展不佳,它们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67%、74%和67%,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实体经济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宣布了关于供给侧改革所要完成的五大经济任务(即“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及其将成本。其中指出若要进一步使经济改革更加的深入,去产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去产能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其不但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还要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响应去产能号召的同时更要做好债务、人员安置等善后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去产能的整个进程进行较为缓慢的原因。

去产能作为“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经济任务的首个任务,其中重化工为去产能的重点。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在2016年7月月底之前,传统的行业钢铁的退出产能是2126吨,完成了全面目标的47%,煤炭行业的退出产能是9500吨完成全年目标的38%。出现时间过半而任务尚未过半的情况。同时不同地区去产能进展不均衡,不少地区去产能进程相对缓慢甚至尚未实质性启动,缺乏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瞻意识。由此可见,去产能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棘。

二、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去产能的现状分析

随着行业管理(即行业自律)的逐渐完善,我国去产能工作已全面正式实施,虽见一定成效,但仍头顶压力。大量僵尸企业依然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价格少有几时会出现回暖现象会阻碍去产能的步伐等都呈现出当前阶段我国工业去产能的现状。

(一)僵尸企业仍占较大面积

去产能的重点是能够全方面的整治相关的僵尸企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相关报告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僵尸企业的数量在中国的工业部门总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是在7.51%,而在这些僵尸企业中煤炭、钢铁和水泥又占大部分的比重,僵尸企业大多是分布在多个领域、存在时间长,且集中占有了大量职工,占用了大量土地、能源、信贷等多种资源,然而其对社会没有任何经济奉献。且其自愿退出的意愿不足,寄希望于共享其他同行企业去产能所带来的好处。僵尸企业使得大多数的资源被其占据,对我国在经济上的转型和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优化都有着很多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僵尸企业有能够暂时可扮演维持社会稳定与保障当地就业的角色。因此,地方政府迟迟不愿根除僵尸企业,据调查截至2016年7月,我国仍有19多万家僵尸企业。

(二)去产能初见成效便盲目复产

去产能工作稍见成效,部分重化工行业价格稍有回暖便致使部分企业盲目复产,地方政府欲不坚定执行去产能任务。近几年,传统行业钢铁、煤炭等行业在去产能进展较为顺利。钢材、煤炭的价格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提升,企业经营逐渐好转。价格出现回暖,部分企业抓错机遇竟开始重新生产,2016 年 3 月份以来我国粗钢明显增产。煤炭行业也出现相同情况,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采取了去产能相关方面的措施,相关的数据显示出在2016年的前8个月,煤炭行业的产量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0%相关的价格也有上升,这个使得煤炭行业方面出现了产能新增等新的困难。价格和利润在不断地回升使得钢铁、煤炭行业加大产量的生产。

(三)国企去产能进程迟缓

国有企业对自身定位不准缺乏前瞻意识,盲目扩张产能规模。因此,国企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目标。我国粗钢产量在2015年达到8.04 亿吨,而在钢铁企业中,一年的生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其中的70%,全国总产量的 60%来自国有企业,大约有4.47忆吨。据相关报道,截至2015年我国在钢铁工业方面的年总产量中,60%的国有企业占据着年总产量的前100名。不仅是钢铁行业煤炭行业也是如此,相对大型的煤炭行业大多是来自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在煤炭行业方面规模较大的有6850家,煤矿1.08万处,大型煤炭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大多规模大,耗费的资金也多,不仅如此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相对私有企业来说社会责任也更重。因为以上诸多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有利于一些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能够逃脱相关的社会责任也为了本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和任期政绩能够有好的表现等方面的因素而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以以兼并重作为借口试图使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已经没有能力能够正常运作的企业在规模进行整合,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淘汰落后产能,存在着很多的国有企业空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一旦倒闭便会像多米诺牌般引发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在实施履行去产能这个任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先开始对民营企业去产能。

三、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去产能所面临的挑战

去产能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产能过剩的企业为何不主动的退出,其隐藏的不愿主动退出的背后动机以及化解去产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都应给予正确认识。

(一)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的限制

在去产能的整个过程当中,去产能所取得的成效很大的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利益的跷跷板偏向何侧。因为当下的政府在政绩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去产能会限制了地方的经济方面的发展,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所以不得不重视的是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对当地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但对GDP和税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对维持当地社会安定有一定影响。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去产能方面不具有坚定的决心,多持仿若置身事外的观望态度,在执行去产能政策任务上地方与中央始终未连成一条心并存在暗处作对的不良风气。此外,去产能工作与很多的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方政府需要撤巨资来应对各种意外,尤其是去产能过程中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及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严重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

(二)债务问题

产能过剩行业往往有很多的债务方面的问题,而且债务的规模很大。去产能过程中会导致很多问题其中债务问题将会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在不断地增加,不仅如此其债务违约和纠纷等问题也会出现。去产能的相关措施的实施也导致了一些相关企业破产兼并和重组,银行方面不良资产在不断地增加,如果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倒闭就会引起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而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在有经济上的往来和接触的行业账务也会有相关的问题出现,而这些会传导至金融市场。最后将会金融风险的发生,然而为了去解决产能过程中会出现的这些债务问题试图依靠中央政府财政专项补助的1000亿是不明智的。

(三)员工安置问题

国家发展终究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加滋润幸福,故一切经济任务均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去产能过程中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尤其重要,失业员工也面临着职工的转岗与安置问题,如果此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引发社会风险。去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失业的规模的增大,而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将会导致相关联的行业的失业问题在不断的增加,产能过剩行业一般以落后的制造业为主,年龄较大的工人再转岗或是接受培训并且再次就业的可能性不大,导致了地方的政府所要承担的财政方面的压力增加和对社会稳定性的发展不利。

四、现阶段去产能的对策分析

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将会因为去产能工作引发各种经济风险,但在较长一段时间段上来看能够促进经济在不断的转型并且升级,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坚决的执行去产能的工作。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建议。

(一)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力度

首先最重要的是应当把去产能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首位,其中把淘汰僵尸企业则是在去产能措施中的关键步骤。僵尸企业在我国所有的产能结构所占的比重较大,很多的僵尸企业如果不清理,不仅去产能政策任务难以落实到位。在正確的处理和解决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尽量不要让企业直接倒闭和破产情况的出现,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使得员工失业的风险能够最小化,金融信贷风险也能够最小化。当然地方相关政府在实施去产能的过程当中,应该及时关停那些已经与环保和安全的标准不符合的相关的僵尸企业。

(二)去产能应配合加快国企改革

产能过剩在在国有企业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必须对国有企业及时地进行结构方面的调整,国企与政府不仅在经济上相关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关系,政企、银企的复杂关系加大了国企去产能的难度。因此,国有企业去产能的关键性还在于自身生产设备及产品的转型升级。在部分行业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国有企业在当地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如果关闭或者破产重组将会对当地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中央的政府可以针对相关的重灾去加大经济方面的支持,使得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地度过转型的的困难阶段。

(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我国地方的地官员政绩考核多以GDP为导向,而经济的增长为指标将会很大的限制其经济发展,而这导致地方政府盲目偏爱扩张对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为了能够使去产能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需要在官员的政绩和官员的晋升机制两方面进行改进,而在GDP、财税收入等指标的考核的考核方面应当弱化,考核的范围也适当的扩大例如产能决策目标的政策目标定实施和去产能方面的的善后的工作等,由此激发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观能动性。

(四)切实做好善后工作

在完成去产能政策任务的过程中,既要落实职工安置政策,使部分职工能提前退休拿养老金,对转岗就业的职工进行生活补贴,鼓励自主创业。同时,产能过剩行业拥有巨额贷款,去产能工作地进行将会陡增银行不良资产,很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措施的提出且我国可转债市场愈加成熟的现况下,鼓励银行对部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债务实行债转股来处理其债务问题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姜超,等.四大产能过剩行业负债5.4万亿:1998年有什么经验?[R].姜超宏观债券研究,2016.

[2]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R].2013.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R].2016.

[4]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04).

[5]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产能过剩治理研究[J].经济参考研究,2014(14).

[6]扑克投资家.煤炭产业链深度分析[EB/OL].http://www.puoke.com/sns/articleContent.php id=1859,2015-11-26.

[7]郑锐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简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5 (12).

[8]刘元春.中国供给侧改革逻辑背景与政策定位[J].人民论坛,2015(0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猜你喜欢

去产能引言供给侧改革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