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18-07-14董一诺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新常态

董一诺

摘要: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是一个时代必然面对的新挑战,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整合权力的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以达到激发市场活力的目的,立足农业基础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顶层设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新常态;深化改革;结构调整

经过了四十年的积聚和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的动力依然很足。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担已经让中国无力承受,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经济转型时期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从社会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这一角度来看,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对于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长时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导致人口红利呈现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渐放缓。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的社会大前提下,养老问题将成为国家必须面对的事关国民生计的重大关切问题。我国较大一部分储蓄将被用作社会养老,这促使我国投资的资本增长速度将慢下来。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未来经济将进入经济转型时期的新常态,增长速率将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并且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优化资源配置,升级经济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这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所在。

立足于国家经济战略的新调整,注重调动全社会积极的因素投入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中,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并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努力保持经济增长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工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宏观层次来看,要以稳為主;从微观政策来考虑,要以活为导向。从这一要求出发,各级政府应权衡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协调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和谐发展,避免片面发展经济的误区,抓住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强化第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在第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重点发展高精尖的工业产品,从整体上提高国家工业化水平,进一步适应新工业时代的要求。而第三产业的层次差异十分明显,高低端行业均有,要区分不同层次行业发展的作用。对于中低层次的行业而言,其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对于高层次的行业而言,要以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契机,辅助其他产业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大政策指引导向作用。政府可以在每一行业中设立标杆性的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实现标杆企业的优先革新与转型,以实现带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重视科技在产业结构中重要作用。

二、通过整合权力的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以达到激发市场活力的目的

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如何做,应该做什么,这不不仅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能否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从中央的总体要求来看,各级政府要坚持十二字的总体原则,即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在这一原则之上,充分调动社会各个生产要素,激发我国的市场中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为此,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杠杆,促进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政府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的过多干预,在一些市场可以做好的事情上,政府不仅要敢于放手,更要学会放手,既要反垄断,又要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经营能力,实现民营和国营企业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化发展要求,以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平台。必须需要指出的是,给予市场更多的灵活性,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不可搞“一刀切”,要把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民营企业的活力激发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升级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人才的作用便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关系的协调中,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当前,国家级的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已经制定,人力资源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已然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要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人力资源是其根本保障。但令人遗憾的是,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发展严重滞后性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距。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现实差距,令人深思。为此,深入践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应以调整与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创造适合人才发展和创新的土壤。

三、立足农业基础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强本筑基的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注重农业技术创新。要关注到农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途径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利用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有序的调动民间资本,提高农民手中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农民积极参与要改革、分配等各个环节,为加快农村体制改革助力。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与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在变革与发展中不断创新,以此确保农民真正的享受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当然,农业这个基础性产业必须夯实,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用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以市场化手段吸引工商资本,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粮食作物的单位产量逐年提升,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利用此次打破城乡二元制的契机,多地区联合构建农村跨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医疗的互联、互网、互治。 在经济转型的时期,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灵机,汪明月,万玲.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

[2]张梦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陈晓,魏兰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房地产投资水平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1)

[4]郭睿.经济新常态下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

[5]林君,燕小青.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18).

[6]姚吉祥.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5(01).

[7]谭宗梅.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转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1).

[8]方寒雪.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J].新经济,2015(Z2).

[9]程志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5(05).

[10]赵根,张泽云.新常态下中部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07).

(作者单位:泰安一中)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新常态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