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2018-07-14邵燕娟
邵燕娟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升入初中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有部分语文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可行性途径,也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品质;和谐氛围;培养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和巧妙设计课堂问题等方面,就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语文知识,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课上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体现,成为“学习机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无法独立学习。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诉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索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兵马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相继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兵马俑的来历吗?”“这些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等。教师将这些问题用PPT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既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再进行课堂总结,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建立友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如果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不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或是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利于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學反馈,也就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授课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语文教学质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课下活动中,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教师,并且有勇气向教师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提供了参考。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诉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兴趣,包括阅读、书法、作诗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爱好。
例如,在学习完古诗《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后,许多学生被其中优美的诗句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模仿诗文进行创作。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从中选几个比较有新意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问题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体验情感。因此,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开展问题探究。近年来,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好玩、向上、个性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问题。虽然教师尽力转变观念,想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但现实与设想往往是有距离的。问题探究活动的设置与开展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体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合作对话。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语言知识,更应当打破教材的局限,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依托语文教材,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开展课堂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构建快乐学习课堂,另一方面也能够从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必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净,田秀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96.
[2]郑玲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外交流,2017(13):131-13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