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学生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8-07-14林振武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观察能力物理教学

林振武

摘要: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新课标下对学生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98-01

物理观察是指人们对物理现象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人类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观察方法。观察是最古老、最直接的科学方法,也是现代物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纵观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发现或者发明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常的观察能力。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瑞利通过观察空气分离过程,发现了惰性气体;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是在他研究天文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总结概括出来的。法拉第也曾指出,“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地观察之中。”

随着物理教学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新课标的实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学中十分强调应该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观察在研究物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着力培养学生们物理观察的能力。所以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個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

1.激发学生进行物理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物理观察的兴趣。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

1.1从有趣开始——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一切的有利时机,做好演示实验。生动的演示实验可以像磁体吸铁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等时,可先取一张摊开的大纸与一张拧紧的小纸,举到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显然看到重力轻的纸团先着地,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再演示两个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铅球,当它们的大小、形状不同时,其下落加速度不同,从而表明物体下落加速度与重力无必然关系,再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与它的大小形状有关,这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下落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加速度都相等了。

1.2把有趣发展为乐趣——水落石出。

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把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深入事物的内部边观察边思考。如在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先让学生拉抽了气的半球,一边两人拉,拉不动,然后故意说这4位同学没老师力大。边说边把阀门打开,动作慢些,让学生观察清楚,再来把两个半球拉开,肯定学生会有各种想法,最后由学生自己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1.3进一步达到志趣——游刃有余。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亲自动手实验和创造性地设计实验,通过观察现象,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标准重要要求之一,也是一个难题,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从观察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得到知识和发现问题,并且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与记忆。常用的方法有:有意观察法、长期观察法、细微观察法、精确观察法、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等。其中有意观察法跟对比观察法对新课程中提出的学生主动学习模式有指导作用,能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进行了观察。

3.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

3.1观察的选择性训练。观察的选择性就是能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目标,能从自然现象和实验所发生的诸现象中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在观察物体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提纲确定观察的重点项目;在观察装置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优先观察核心部分;在观察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操作进行重点观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图表模型时,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或部分,不受无关现象或部分的干扰。

3.2观察的敏锐性训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在观察中迅速获得对象的有关信息。从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现象中能发现新的线索,善于发现易忽略或不易发现的东西。并且能迅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这是对学生进行科技发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学生的发明创造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新课标所提出来的探究性教学所要求的。如在观察牛顿管中物体铁片、羽毛下落时可重复几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看清抽气前后,特别是抽气以后的现象。

3.3观察的准确性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能正确的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和精确的结果。因为物理作为一门定量科学,在量的要求上准确。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观察各种量度工具时,读数要达到仪器的精度范围,在观察容器、仪表的指针时要平视,面不要俯视、仰视、侧视。如在学生使用游标卡尺时先让学生观察游标卡尺的精度,读数时先主尺后游标尺,最后把结果按游标卡尺的精度记录下来。

总之,只要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经常地引导他们日积月累地探索,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就一定会逐步提高的。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珉著.《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观察能力物理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