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育引入民族文化元素的方法研究

2018-07-14贾芳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校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大高校对于美术教育有了新的认知,并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元素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美术教育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美术教育引入民族文化元素的实际意义,进而对高校美术教育引入民族文化元素的具体方法做出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民族文化元素;引入方法

针对我国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美术专业,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我国的民族文化。老师在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主观发展与情感意识的延伸受到了一定制约。我国很多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参与艺术类考试之前,均经历了特殊培训与强化学习,学习内容仅是应对考试,其实学生已经掌握的艺术类基本知识并不多,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一定要通过引入民族文化元素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一、 高校美术教育引入民族文化元素的实际意义

(一) 进一步完善高校美术教育学科知识体系

各个民族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民间文化的思想与意识能够将民族精神与特色全面体现出来。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入民间文化元素,高校美术老师便可以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完善,使之与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高校美术教育更具整体性,这样不仅可以让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元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之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 突出高校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特色

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将重点放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综合型人才,高校教育发展一定要不断探索特色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所以,针对高校美术教育来讲,也必定会进一步探索与发展适宜美术教学的有效方式,而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教学内容中,则会让美术教学知识范围得到有效拓展,以此使学生对美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同时,高校还应当构建一支各具特色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高校的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特色得到有效加强。

(三) 加强对区域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

—个地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需要蕴含相应的区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各个国家文化语言交流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世界文明出现了很多相同之处,进而致使区域文化不断减弱,部分区域文化通常会被人们忽略,对此没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其对于区域文化仅是有着比较肤浅的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区域文化存在的意义。而高校对于学生而言,针对文化传输的直接部门,美术教育不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让他们经过学习民族文化元素,将中国的艺术精粹继承与发扬,从而对民间美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所以,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区域民族文化元素是对地区文化的一种重视,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十分有利,从而促使民族文化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高校美术教育引入民族文化元素的方法

(一) 在专业技法课上将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其中

艺术源自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大意义。而地域文化则是美术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素材,并且由于其独树一帜的特色让美术作品具备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民族地域文化,并非是让学生将其直接拷贝或者挪用,而是让他们在传承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老师应当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构思创作的过程中,把艺术考察获得的相关素材运用到不同设计当中,从而使民族地域文化和专业创作的有机结合得以真正实现。

(二) 合理构建有关专业

在高校学科建设中,专业设置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高等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让市场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高校可以将具备民族文化元素的专业建设当作获得竞争力的主要形式。在高校将特色专业加以构建,逐渐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竞争能力比较强且受到社会欢迎的专业,从而通过特色专业的开展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根据高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对特色专业的构建,将专业的培养目标特色和规格特色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形成有效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化,进一步调整有关内容,以此使之与其达成一致。

(三) 有关理论课程的设置

地方民族民间美术是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中的重点内容,并且这也是非常丰富的一种教学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可以将此作为与当地文化进行连接的一个主要切入点。根据有关调查得知,在诸多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通常都只是对西方艺术的造型色彩与中国传统美术的相关技法、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而对于各个民族与地区文化并没有太多了解,进而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将此进行熟练运用。在高等教育中,高校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分支,因此必须保持本身的个性特征,将具备地域与民族特色的相关学科专业加以设立。尤其是针对地方性艺术院校,想要塑造学校品牌、突显办学特色,那么就一定要与地域特色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设立有关专业的基础上将相应的课程体系加以构建。

经过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与民族生活更加贴近,将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全面体现出来,对学生关注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尊重与认同感。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增设一些“民族近现代美术史”或者“民族民间手工制作”等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此类地域性美术课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地域特色文化的实际内涵和形式,使之对地域特色文化有一个深入认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三、 结束语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族文化元素,不仅能夠为美术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并且还能够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对民族的深入认知与审美情感,进一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同时,高校教育也应当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本身的特色,通过更加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对高校的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青萍.融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新视角[J].文存阅刊,2017(12).

[2]王晓丹.黑龙江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融入高校美术教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14-115.

[3]王璐.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6(4):83-84.

作者简介:

贾芳,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高校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