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8-07-14李海翠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于人的学科,都对人的思想和心理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积极运用心理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学知识效能最大化的有效实现途径很有必要。
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经济体制的转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难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回应这些要求,解决这些难题,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心理学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 运用心理学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好形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人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观念带来重大影响。学生思想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据统计,在校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居高不下,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是来自心理方面,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和机制加以分析和解决。如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已逐渐拓宽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形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就是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的、巧妙的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达到使学生心悦诚服的目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方法上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与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被教育者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在深层次上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中,在浅层次上表现为人们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的,而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心理学的有效途径
(一) 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首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一刀切”“一锅煮”现象比较普遍。运用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理论,是解决针对性不强的一种有效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被教育者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有多种。懂得了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就可以在教育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各种类型气质的人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消极方面得到克服。
其次,要掌握人的性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具体人和具体问题用具体方式去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最后,要注意人的能力特征,因材施教。我们要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
(二) 运用共情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境况的心领神会。共情包含同情的成分,但又不是同情,同情不一定会有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共情不仅有同情,更有理解。在咨询与辅导过程中,咨询员要正确地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将对这些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对方。由于共情,当事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心灵就会向对方开放。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咨询中的对应关系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使教育主客体共情,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 尊重。马斯洛指出:“人都有自尊和他尊的需要”,这是建立平等尊重关系的第一心理动力,在心理咨询中,尊重是指对当事人的接纳态度。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很难令人接受,咨询员也需要接受他作为求助者的身份。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即使学生犯有非常严重的错误,也需要我们平等对待,尊重理解,而不是责怪和鄙视。要时刻记住:我们是在做人的工作,要用爱、理解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学生。
2. 换位思考。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在心理治疗中,理解是成功的基础,如果不能理解当事人的感觉,心理治疗将流于说教,心理治疗将缺乏吸收力,结果也会是无效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三) 适当运用批评和惩罚的手段
批评和惩罚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挫折,应用不当会造成较深的心理伤害。但是,适度的心理挫折对具有正常心理状态的人往往会变成一股较深的实现冲动,沿着正确的途径释放出来,变成一种激励;而在心理不健全和受到心理伤害的人那里,则会引起怨恨和攻击。因此,批评和惩罚绝不是首先的激励手段,尤其不能經常使用。只有善意的、切中要害的、就事论事和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惩罚,才能将暂时的心理挫折变为一种激励力量。
总之,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及工作的开展,都是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服务的,它以“育人”为宗旨,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充分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宗业军,刘洪英.浅论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7(2).
[2]李丹义,谭红秀.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2007(1):015.
[3]管金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学术论丛,2009(1).
作者简介:
李海翠,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