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

2018-07-14孙焕林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患病

孙焕林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5.5%.约1.88亿病人,尚有1.5亿处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至今尚不可彻底根治。其管理原则是“五驾马车”,包括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监测。另外也不能忽视心理调节,据统计30%~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影响血糖达标。

糖尿病患者心理疾病起囚很多。首先是社会原因,有些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如儿童患病后认为自己倒霉,怕小朋友知道会歧视或嘲笑。其次是家庭原因,如年轻人正在求学、创业、恋爱,患病后常有愤怒和悲伤情绪,整日处在压抑之中;有些人认为与父母遗传有关,也会产生对双亲不满情绪;中年人会感到家庭与事业上压力加重,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虚弱多病,需要人照顾和大量治疗费用,而感到自责内疚。由于患病时间久,并发症多及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有的人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

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需长期严格饮食控制和终身药物治疗,稍有疏忽,血糖控制就容易不达标,从而导致并发症出现,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是难免的,故在强调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加强心理干预。

首先,要解决血糖控制问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病人的情绪,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争取医生的帮助,分析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只要血糖控制理想,精神状态就会得到改善,两者既相互制约又能相互促进。

其次,心理治疗,调整心情。病人应参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讲座,阅读有关糖尿病的科普书刊,掌握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树立信心,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又有多种并发症,但若能坚持规范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出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享受人生乐趣的。

再次,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做有氧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改善人的情绪,转移焦虑、抑郁情绪。

最后,对严重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情绪或有自殺念头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新型抗焦虑药安全性较高,疗效肯定,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患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