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初探

2018-07-14郝红丽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事业单位

郝红丽

(开封市妇产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在事业单位如工矿企业等单位的经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经济活动进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支出,未就事业单位进行中的特殊性进行优化与完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计人员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途径来优化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进行特性

事业单位的经营和一般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具备公共性、特殊性以及专业性,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事业单位的基本特性有所了解,真正反映事业单位在经营中的财务情况和会计信息。

(一)公共性

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较为复杂,其经营直接联系公共服务单位和政府部门,在实际经营中,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主要完成的是经营中对使用的公共资源的统计、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的记录以及对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的透明度,对事业单位公共资源使用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监督。若是事业单位在经营中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就会直接影响财务日常管理,降低资金和公共资源使用的合理性,降低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

(二)专业性

事业单位的经营具备较强的公共性和专业性,履行国家规定的公共职能,这也就导致事业单位在经营中的资金有政府特性,在使用上有较为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备较为特殊的专业性,其工作内容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凭证的制作、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等工作,较强的专业性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

(三)非营利性

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有较强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其在结构上属于国家建设机关,在经营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建设服务,扩展国家政府的服务性智职能,因此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并非经济上的经营和收益,这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非营利性特点,和市场上常见的企业会计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职能上包括企业财务的管理记录、会计报告、核算等工作,其在进行过程中注重对经营责任的分担和资产的核算,进行的重点是对企业公共资源的管理而非提升经济收益。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之中,要优化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就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程,提升企业财务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质量。但是,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制度和进行过程中都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下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会计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足

事业单位的进行性质较为特殊,其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国家行政单位的管理,因此具备较为特殊的管理机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需要受到行政单位的统筹管理,使得本单位之中会计工作缺乏合理且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中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行质量和效率。国家为了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倡事业单位优化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完善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就会计工作的进行来讲,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规范,降低了资金管理工作的进行质量,影响了资金和公共资源在事业单位经营中的使用,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会计机构设置上专业性较低

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受到国家行政单位的管理,其在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上都需要按照行政单位的岗位建设要求来进行,这也就造成了会计机构设置上的不足。由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经营上存在的差异,两者在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的差异,按照行政单位的需求进行机构设置常会造成会计工作人员的机构设置以及岗位配置不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其设置应当服务于事业单位的需求,满足事业单位经营中对资源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资金使用等的管理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能力较差。其次,在当前的会计机构的设置上,事业单位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其在人员建设上受到较大的限制,难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发展需求来对会计人员进行配置,导致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其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质量较低,无法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对财务资源管理的需求。

(三)会计工作的进行缺乏合适的监管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想高质量进行,合理的监督是必要的。经过科学合理的统筹管理和工作监督,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为高效的完成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资源管理。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特殊的经营和管理特点,造成事业单位难以高质量完成对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管理,造成会计人员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部门为了方便自身和部门的经营利益,在财务上存在多报瞒报等问题,在经营中挪用事业单位的经营资金,对事业单位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质量不高,管理不完善造成会计人员行为缺乏制约,降低了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也影响了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经营过程的管理效果。

(四)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不重视

在当前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单位的领导人员对事业单位的社会工艺效益更为看重,在经营中重视社会服务的完成质量,在经济效益以及财务管理上重视程度较低,在财务上依赖于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建设。这也就造成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机构的建设完善程度。由于会计部门在事业单位中不被重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常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长时间会计工作低质量的进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和财务管理质量,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

三、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要求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式应当进行变革,其在经营中除了要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经营计划进行建设之外,还要加强自身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改变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中存在的不足。下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优化措施,希望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强化会计工作的检查监督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不应当是独立的,其进行应当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之下进行,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内容包括对单位经营收益的管理、财务资源的使用以及经营行为的合法性管理,在进行过程中强化检查监督工作对提升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要强化会计工作进行质量,优化检查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如下的几项措施: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其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完成对会计工作的巡视管理,确保会计人员具备合适的专业技能,并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合法性、资源管理措施的合理性以及财务记录保存的完善性等进行管理,确保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其次,事业单位在每年的工作中应当定期针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针对其会计工作记录、财务报表等内容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准确性。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

事业单位之中完善的会计工作机构和体制对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优化会计工作进行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要求完善会计机构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经营需求来构建完善的会计部门和岗位,优化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以及日常工作内容,优化其日常工作质量。其次,事业单位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重视其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尽量招收具备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提升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质量。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优化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会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经营的积极作用。

(三)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机制,避免违法问题的出现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行缺乏完善的监督,使得会计工作的进行中常会出现违法行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部门可以通过瞒报支出来满足自身需求,严重降低了会计工作对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的作用,也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经营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设完善的会计审计管理工作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资源和公共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建设可以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方面进行,首先,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可以定期委托外部审计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进行过程完成审计,提升会计工作的进行质量,并针对存在的不法行为进行处理。其次,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设置管理机构,在会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规范管理,保证会计工作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防止舞弊行为的出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经营结构的复杂化,在其日常经营中通过会计工作完成对经济状况和财务资源使用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会计机构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