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现状的思考

2018-07-14尚修妮吴玉飞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镇江市镇江小镇

尚修妮 吴玉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假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环境恶化、人口激增,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亟待解决。近年来,镇江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将低碳建设全面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了低碳发展“镇江模式”,2017年9月第二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国内外对镇江的关注,使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现状及特色

(一)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成立了以市长为第一组长的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荐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负责贯彻国家、省有关方针政策,协调各领域低碳工作开展,对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把每年目标任务分解成具体项目,建立差别化的考核制度,逐层分解下达到各地、各部门。建设了镇江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和相应的碳评估实体机构。开展低碳示范项目工作,建立低碳试点制度。对节能降耗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严格控制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出台了《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关于推进我市万家企业节能减碳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工业整顿,大量投放公共清洁能源,2016年,镇江市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33.8亿元、增幅列江苏省第3位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7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76.4%、PM2.5浓度降至50微克/立方米以内。

(二)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特点

1.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低碳小镇建设。镇江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在构建低碳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镇江发挥自身优势,从七个方面打造低碳小镇,比如,打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旅游等低碳产业;打造绿色、慢行的低碳交通;构建绿色能源系统;实践海绵城市;打造智慧社区等。2016年,镇江提出建设公布首批8家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的凤栖低碳小镇是集会展功能,产业功能,体验中心功能于一体的规划设计,小镇区域在镇江官塘新城,属于镇江的南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紧邻沪宁高铁和沪宁城际,自然环境优美,有山有水,到2022年基本完成低碳小镇整体建设。凤栖低碳小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低碳发展引领的示范区,为全球低碳发展树标杆、做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有实效的“镇江模式”。

2.国际交流与合作(低碳建设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2015年9月,镇江作为低碳城市的典型代表应国家发展改革委邀请参加了第一届中美气候峰会,与美国加州签订了低碳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12月,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在第21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中国角主办“镇江城市主题日”活动,再次与美国加州签订了加强低碳发展合作协议;目前,镇江市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低碳大会,推动了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低碳产品、智能环保技术与服务的展示交易,与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分享低碳社区、低碳小镇建设经验,同时,镇江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碧桂园集团江苏区域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镇江市将低碳建设的优势转化为了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

3.低碳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低碳建设解决民生问题)。近年来,为了深化推进镇江低碳城市的建设运营,镇江市政府与新型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光扶贫项目,形成了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天合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作为镇江低碳城市的建设者,2017年天合光能为镇江丹阳司徒镇的4个村委会屋顶上,铺设了760块天合光能的多晶硅太阳能组件,总容量201千瓦,发电收益用于补贴村上的贫困户,惠民利民的的同时光伏扶贫项目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低碳建设的同时解决民生问题,也提高了人们对低碳的认知,为低碳建设的深入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不足及原因

(一)低碳小镇建设是低碳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技术的集成

国内外低碳小镇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找未开发的地方按低碳的要求重建,二是将已开发的地方改造为低碳发展。目前镇江低碳小镇只是前一种创建模式,对于已经开发的地方改造力度尚且不足,这可能是因为环境、交通等社会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早前的规划建设也未充分考虑低碳的因素,改造的成本收益及其连锁反应不能合理预估或掌控,而新建一个小镇的低碳效果却是立竿见影。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已开发的地方基本是城市的聚集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场地,政府应尽快提供合理有效的改造规划方案。

(二)镇江的产业结构长期偏重,重工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

虽然镇江已成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近几年大力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制造水平得到提升,但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仍然存在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化工、造纸、建材等传统行业的碳排放比重仍然相当大。高端新兴产业的注入力量不足,深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比重偏低,附加值低的企业碳排放强度却较大。

(三)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急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016年镇江六大新兴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销售收入4089.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9%,仅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本身自带低碳效应,镇江目前处于城市的快速成长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是双赢举措。低碳发展的关键点是低碳技术创新,而目前镇江低碳技术创新还没有很好的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政策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企业本身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强。

三、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低碳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

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拓展深化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在新建低碳社区、低碳小镇、低碳试点建设的规划之初就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性,改变原有的倒逼机制为嵌入式模式,同时对于已经开发的地方,低碳环境的改造规划应合理考虑其对周边市民生活的影响,不能为了低碳而低碳,违背低碳节能减排的初衷。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低碳项目的评价考核办法,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加强政企合作,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发掘企业源动力

企业是低碳建设的主力军,政府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深入推进实施“金顶屋”等类似项目计划,大力挖掘企业自身的低碳意识,建立生产利润和低碳建设的强相关性,同时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低碳技术是低碳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本身也应意识到低碳理念已渗透市场经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尽早将低碳技术、低碳生产模式转变为其核心竞争力,收获金山银山的同时拥有绿水青山。

(三)促进共建共享,调动市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个人低碳信息管理

个人是低碳城市建设最小单元,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低碳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政府一方面应大力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加强政策宣传,听取民声民意,另一方面要提升个人低碳信息管理,制定个人低碳评价机制,使低碳行为与个人社会信用挂钩;而市民作为低碳城市的建设者和享用者,更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低碳建设出谋划策,参与低碳建设的点滴实践,这样才能尽快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猜你喜欢

镇江市镇江小镇
镇江市“双管齐下” 全力保障重大事故隐患“回头看”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熊的小镇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镇江市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