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自贸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

2018-07-14高玉美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营商企业

高玉美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河南 开封 475001)

一、河南自贸区营商环境优化必须借鉴国际经验

经济全球化以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为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最新发展阶段是自贸区建设的蔚然兴盛,全球已有2000多个自贸区,在自贸区的引领下,发达国家产业迅速转移,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我国自2013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铺开,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已经有了11个自贸区,河南自贸区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注入新活力。

自贸区的基本特征是“境内关外”,它是顺应全球经贸一体化发展趋势,具有独立海关监管、货物、人员、资金跨境流动自由的经济特区,自贸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政府管理、投资、贸易、金融、税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投资贸易自由化和金融领域开放,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河南自贸区拥有“两体系、一枢纽”的区位优势及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国外自贸区发端时间较早,已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自贸区的顺利运行与其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优惠的税收、便利的海关监管、自由的投资贸易制度,宽松的金融制度、完备的法规体系息息相关。河南自贸区学习国外的先进制度和成功做法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二、国外自贸区营商环境优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一)欧美国家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先行优势

1.美国工商贸综合型自贸区。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贸区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个主区,500多个分区投入运营,美国自贸区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工商贸结合模式,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加工、商品展示、仓储、金融等多种功能。

美国自贸区营商环境优良,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海关采用ACE(自动化商业环境)系统来实施对货物的监管和核查,通过电子化手段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80多个政府机构被整合到ACE,为政府各部门建立起“一站式数据收集中心”,实现口岸数据信息共享,便利追踪、控制所有进出美国的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和资金流,提供贸易效率,增强边境保护,还能加强对风险的防控,同时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美国自贸区在市场准入方面更加开放,实行独特的总、分区制度,以带动所有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产业集聚及产业升级。区内管理体制是直接授权公共机构和私人公司管理,便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美国自贸区注重对区内企业提供便利、优惠和服务,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为区内企业提供低利息贷款,在生产设备、厂房折旧方面也有优惠,纽约自贸区16层的物品储藏大楼能够提供便利的储藏和管理机制。这些措施扩大了企业进行贸易投资活动空间,吸引更多的厂商入驻。

美国1934年出台《对外贸易区法》,赋予自贸区“境内关外”的法律地位,任何商品不必申报、缴纳关税,不受海关约束,可以自由进出。该法还授权建立一个理事会,专事管理美国境内的自贸区。

2.欧洲物流集散型自贸区。德国汉堡自贸区免除所有的关税,海关监管集中,手续简便,是德国最大的自由港和货物集散中心,曾享有“世界市场”的美誉。

世界上第一家免税商店发端于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香农自贸区基础设施先进,陆运、海运和空运交通极为便利,高校科研力量雄厚,区内提供优惠的税收、融资、财政服务,还是世界第一个免税工业区,其航空运输、飞机租赁、飞机维修享有盛名,是世界级的航空业集聚区,爱尔兰政府于改革自贸区运营管理模式,由香农集团管理,其现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2014年免除了车船税,并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亚洲国家自贸区营商环境的跨越发展

1.日本中转加工型自贸区。日本自贸区由那霸和中城湾构成物流中转加工型自贸区,具备储存、加工、交易等各种功能。日本政府制定税收和金融优惠措施吸引投资者,保税区制度让外国货物可免缴关税和消费税,关税任选制度让企业在“原料税”、“成品税”中选择报税。金融方面设立“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惠的低息贷款。政府针对制造业、尖端技术型制造业、信息通讯产业和国际航空运输产业等四大行业给予经费补助。

2.新加坡自贸区成功转型。新加坡境内共有樟宜机场、裕廊海港等9个自由贸易园区,新加坡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灵活政策,属于公私合作型的管理体制,区内由海关、民航局和港务局共同监管,专业公司进行运营。2009年7月新加坡民航局重组后,专门负责航空工业和机场战略管理,成立私人性质的樟宜机场集团负责机场日常运营监管。

新加坡自贸区法律完备,1969年最高立法机关制定了《自由贸易园区法案》对自贸区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作了全面规定。新加坡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对外商投资极少限制,除新闻和广播业及公共事业外,其他行业完全开放,没有外资出资比例,本地含量和出口比例的要求。在保税方面,新加坡90%的货物进入自贸区无需交纳关税。公司所得税率为20%,大型贸易公司在区域营运中心所得税率可以低到10%;非本土红利收入则不征所得税,消费税率仅为7%。金融开放,外币在新加坡可以自由兑换且进出自由,无任何限制。除烟酒、汽车、石油产品外,其他商品不征关税,进出口便利。新加坡的自贸区功能多样,广泛开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国际中转、保税展示、检测维修、国际采购等新型业态。

新加坡具有高度统一的信息监管系统:1986年开发EDI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1989年推出TradeNet贸易网,把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机构连在一个网络中,为企业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2001年实施网上综合服务申请系统,缩短企业执照的处理时间。1989年就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通关服务,海关简化全部审批流程,大约只需十秒就能完成通关手续。新加坡为方便对外贸易,还与2个亚洲港口和6个非亚洲港口建立了电子通信线路。

3.迪拜、香港自由港。阿联酋迪拜自由港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区,享誉世界的一流软硬环境是迪拜自贸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区内现有5000多家企业,其中贸易物流业占74%,加工制造22%,相关的服务业占4%。自贸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土地、能源价格低廉。政府实行一站式审查许可、各种收费公开,并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比如简化签证申请,为园区企业组织商务配对。区内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区内企业拥有100%的所有权,区内企业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免关税,货物在区内存储、加工、贸易、都不收税,免除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自贸区无外汇管制,外国企业利润和资本可自由汇回母国。

香港自由港是世界上最自由、功能最健全的自由港,享有通航、进出口、资本出入、投资贸易等多项自由,由单一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贸易、金融国际中心,其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全球资本的主要原因。根据2017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贸易及金融自由方面继续获评为全球首位,在营商和投资自由方面被评为世界第二。

香港实行典型的整体模式的自由港体制,首先是企业经营自由,企业注册与登记手续简单快捷,步骤清晰。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营商环境报告》,香港在“开办企业”指标上在世界排名第三,可以接纳任何境外投资者。香港通关制度简便,进出口贸易的清关程序非常完备,能够有效降低货物的通关时间并显著提高通关效率。

香港不设置贸易壁垒,除了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这4类商品外,一般进出口货物在香港均不缴关税,在其他税收方面,不设增值税或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只有16.5%,根据地域管辖原则,税收居民在境外取得的所得无需在香港交纳公司税。

香港是仅次于伦敦、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拥有以外资银行为主体以进出口贸易为服务对象的银行体系,同时大量的证券机构、投资管理机构、保险机构密集,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香港实行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宽松。货币市场主要是银行同业市场,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最为活跃,投资者可以买卖证券市场产品和衍生市场产品,证券市场包括符合一定盈利和财务标准的主板和具有增长潜力的创业板,还有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香港的金融生态环境优良,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拥有包括即时总额结算系统(RTGS)、纸质支票结算、电子结算和跨境结算发达的结算系统;金融市场运行非常高效,有稳定严密的监管组织,健全审慎的监管制度,规范公平的监管手段,每一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有相应的法规加以约束,从而创造出一个运行高效、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三)金砖国家自贸区营商环境的逐步演进

1.巴西玛瑙斯自贸区。巴西玛瑙斯自贸区位于西北部内陆的亚马逊腹地,是全球2000多个自贸区中最为成功者之一,1967年巴西政府通过立法批准建立自贸区,设置了直属中央的自贸区管委会,拥有自治管理职能,能够制定法令、政策和发展规划,对企业进行技术援助。自贸区两头在外、兼顾国内市场,吸引了诸如日立,夏普、松下这样的跨国公司。自贸区出台的所有政策,核心都围绕减免税,进口免除关税,出口仅征收营业税,全免工业产品税,区内企业盈利年度10年内减免100%法人所得税。政府甚至通过修宪延长税收减免期限。自贸区实行工农商综合发展策略,工业区有30多个产业部门,建立了集散货物的免税商业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牧渔业,形成两个开放层次,辐射了220万平方公里的落后区域。

2.印度马德拉斯自贸区。马德拉斯是印度综合性出口加工区,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通过保税加工,促使工业生产与对外贸易紧密结合,既提高本地工业制造能力,又能扩大出口创汇,同时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自贸区发挥保税区优势,在保税状态下把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组装,然后与国内外客户交易。自贸区是中转贸易、货物保管和配送的基地。也可在保税状态下展示和交易外国样品,如在车展中销往海外的汽车将给予免税。

三、国外经验对河南自贸区建设的借鉴价值

(一)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

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没有诸如出资比例、本地含量或出口比例等限制。阿联酋政府对自贸区实行一站式审查许可、收费公开及快捷方便的服务程序,香港自由港拥有人员出入境、货物进出口、资本出入、投资经营等多项自由。

(二)高效的自治管理体制

巴西自贸区管委会直属联邦政府领导,提供优惠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法令。美国自贸区属于企业式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形成市场竞争氛围。

(三)高度统一的信息监管系统

美国自贸区建有将80多个政府机构整合到一起的电子信息平台,即一站式ACE数据收集中心,便利海关监管,方便企业办事。新加坡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为企业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把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机构连在一个网络中,其网上综合服务申请系统为企业办理注册、颁发执照非常便利。

(四)优惠的税收政策

德国汉堡自贸区免除所有关税,日本冲绳自贸区外国货物免关税和消费税,区内产品实行关税任选制度。阿联酋自贸区企业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免关税,免缴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玛瑙斯自贸区所有政策的核心就是减免税,包括减免进口关税,出口商品的营业税,免工业产品税及免除企业法人所得税等,政府甚至通过修正宪法将减免税期限延长。河南自贸区应积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新能源及创新驱动型企业,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及境外维修等新型业态,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给予低税率或一定时间的免税期。

(五)完善的法治保障

美国1934年出台《对外贸易区法》,赋予自贸区“境内关外”的法律地位,管委会享有各项管理规章的制定权,美国会根据需要于1953年和1980年两次对法案作出修订。新加坡1969年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自由贸易园区法案》。

(六)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河南自贸区应借鉴玛瑙斯这种内陆型自贸区做法,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努力建成产业能够形成链条的兼顾农业、制造业与贸易业联合发展的综合性自贸区,并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七)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加大金融开放

河南自贸区内可以开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采购、国际中转、检测维修、商品保税展示及期货保税交割等新型业态,促进银行业与保险、证券、基金融合发展,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各类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市场业务。

猜你喜欢

营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