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工科院校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
2018-07-14张月玲刘立华韩清张咏梅花双莲
张月玲 刘立华 韩清 张咏梅 花双莲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工科院校有不同于财经类特质。面对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及变化的经济环境,方案必须实时做出调整。一般的大学本科学制为4年,故大学本科方案一般以4年为一个循环。总结上一循环方案的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循环的修订奠定基础。
山东科技大学是工科特色鲜明的学校,办好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学校关切的事情。每一轮的方案修订,学校高度重视。本文以2018版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本科方案为例,探讨修订出一个好的方案需要做好的工作。
二、政策法规依据、理论依据及技术环境
1.政策法规等依据
会计学专业修订本科方案,主要依据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会计法》、《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山东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既包括国家的相关法规,也包括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包括山东省地方高等教育相关规定以及学校的指导意见。
2.理论依据
修订会计学本科方案,也需要理论依据的指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该理论可用来指导构建会计学本科方案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质量规格、课程体系等。
3.技术环境
修订方案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互联网技术等迅猛发展。这些因素在修订方案时都必须要考虑。
三、修订的原则及准备工作
1.原则
(1)目标导向。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压缩总学时。
(2)加大通识课比重。通识课的设置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世界名校之所以盛行通识教育,是因为它能让学生有能量一直跑下去。本科阶段学生应该学“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而不是“雕虫小技”,让学生了解世界、塑造应对复杂及紧急情况下的生活本领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所以,通识教育课程至关重要。
(2)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继承2014版积极合理的部分,依据新的要求进行修订。在总学分削减的要求下,稳定核心主干课程,加大选修课比重,优化扩展课结构,增加创新创业教学环节。
(3)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珠算曾经与会计紧密相连,几乎是会计工作的代名词,2013年12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会计教育的视角,传承珠算文化,不在于其计算功能,符合国家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
(4)学习与借鉴国内外经验。会计的借贷记账法始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发达国家会计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财经类大学、综合性大学等也有很多可取之处,积极学习与借鉴之,因地制宜地融入方案的设计。
(5)体现工科院校特色。有差异、有特质才能有优势。考虑到学校办学历史、优势,力争彰显工科特色。金工实习、生产工艺等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了解产品的形成和生产工艺过程,有助于形成成本费用观念。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控是会计理论和实务永久的话题。
2.准备工作
修订方案,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总结旧版方案的实施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与调研等。
四、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2018版方案修订,从2017年4月初启动到2017年7月底最终提交,历经4个月,经历了专业负责人撰写初稿、专业小组讨论稿、学院讨论稿、修改完善稿、专家论证稿、进一步修改完善稿等,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是航向。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结合会计学专业情况,提出的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与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实际业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2.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1)政治素质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要求。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规范以及国际会计准则。
(3)学习、研究及创新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
(4)人文素养、语言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组织与协调、团队协作等能力。
(5)职业道德要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和诚信品质。人无德不立,事无德不成。会计这一特殊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与钱密不可分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略高一筹。
(6)身心素质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具有意识的功能,身心健康方能实现鸿鹄之志,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3.课程体系设计
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手段。达到上述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必须设置相应的课程,形成课程与能力要求的对应矩阵。相互关联的系列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包括3个主要模块: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理论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训、实验与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相关课程和实践。
(1)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课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及创新创业课程,占总学分的35.33%。政治理论课程是统领,是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必修课;高等数学、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数理知识的提升,也是考研必须及大数据时代必要的工具;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交流语言,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等的要求;创新创业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启发心智、独立思考的课程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创新能力。可见,这些课程是任何专业都必须的,能培养学生拥有人生长跑持久的后劲。
(2)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总学分的24.67%,其中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财务管理构成了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公共基础课程,初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成本会计、应用统计、会计信息系统构成了专业课,专业课占总学分的16%,是会计学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安排,体现了鲜明的会计学专业性。
(3)专业拓展课。专业拓展课是在专业核心课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实质为专业选修课,是实现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这些课程涉及财务会计理论、财政与税务、金融与证券、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及电商、国际相关法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等。模块化设置专业拓展课,满足学生选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的需要,该部分占总学分的20.00%,包括企业会计模块、公司理财模块及专业任选模块。模块课程的设置仅仅起到选课指导作用,模块之间可交叉选课,以符合满足学分要求的选课标准。
(4)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20.00%,包括军训与公益劳动;创新创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比赛竞赛、学术讲座等;会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成本实验、审计实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财务软件综合实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目的是在上述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用于专业实际业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有效性,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归纳,提炼出新的观点,再指导下一循环的实践,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五、结束语
修订出一个优质的培养方案只是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步,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培养方案的实施。新方案的实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随时记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等。新方案将在2018-2021级本科会计学教学中实施,期待该方案能实现符合人才培养质量规格要求的拟定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