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018-07-14闫姝
闫 姝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的内容、原则及重要意义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经营战略规划为目标,通过事先制定预算指标的形式,对企业采购、销售、仓储、资金使用等业务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济业务按照企业目标进行并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目的。同时,在会计年末,企业通过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分析,及时修订预算指标,以规范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活动。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执行中应坚持的原则
1.全程性。所谓全程性原则是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年初预算指标的编制与预算执行工作,而且还包括在年末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并修订预算指标等工作。
2.全员性。一是预算管理工作涉及企业所有业务管理部门,各部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指标后,将目标层层分解至部门所有员工,使每个工作人员均对预算执行情况负责。二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光是各部门独立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及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3.全面性。传统意义上的预算只是对生产产量、销售收入等日常经济业务进行预算控制,而全面预算管理还应对企业资金筹集、投资分析、材料库存保有量等活动进行控制,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又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首先通过对外界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作为预测年度利润目标的依据。在确定了年度利润目标预算后,企业应详细对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采购、现金流量等过程编制预算,并最终形成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此作为控制企业当年各项收支的依据。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既可以发挥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作用,又可以使企业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多数企业领导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份内职责,全部应由财务部门实施,未能强调各部门在配合、支持财务部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使个别部门在向财务部门提供预算编制依据时出现懈怠甚至是抵触心理,严重阻碍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编制依据缺少科学性、准确性
目前,多数企业在编制预算前,未能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相结合,造成编制的预算指标也缺少长远规划。同时,在编制预算前,未能对市场环境变化及外部影响因素,特别是本行业主要竞争对手、行业平均水平等情况给予必要的关注,造成编制的预算指标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未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及修改预算指标
虽然多数企业可以按照预算管理制度编制预算,但企业只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未能对预算执行给予必要的重视。个别企业未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月报、季报、半年报进行定期执行分析,多数只在年终将年度预算金额与实际执行金额进行简单对比,未能针对具体差异进行有效、深入的分析,无法通过预算执行分析揭示企业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及待改进的地方,长此以往,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将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监管、规范的作用。
(四)预算考核机制未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虽然制定了科学、详细的预算指标体系,但并未能制定可行的预算考核指标和标准,造成企业在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时存在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结果不公平及考核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使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考核机制在调动、激励部门与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阻碍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
三、解决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应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职工共同参与,方能有效发挥预算管控、规范经济业务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及考核机制等方式,督促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积极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二)保证预算编制依据科学可行,并对外界影响因素给予关注
企业应保证制定的预算指标既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相一致,也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变化,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组织架构及所存处的生产周期制定不同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执行分析结果调整预算指标。一是企业应清晰了解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战略目标,并将发展目标与企业预算编制目标相结合,避免预算执行偏离企业战略目标。二是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对政府宏观政策、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情况给予必要的关注,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及时调整企业预算指标,以保证企业预算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及时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分析并修改预算指标
企业应关注市场的动态,企业应建立外部影响因素预警机制,及时根据影响因素调整预算指标。同时,企业应定期将预算执行结果与指标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及偏差,并通过分析、整理后制定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保证企业预算目标得以实现。
(四)建立健全全面预算考核评价体制
首先,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部门业绩考核及员工绩效发放参考标准,给予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表现良好及严格遵守预算指标的部门一定的奖励,以鼓励企业各部门及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企业在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考核机制后,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影响等不可控因素从考核结果中从剥离出去,以充分体现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工作的公平性、透明性,促使企业管理层在对各部门及员工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时,可以只对部门、员工可控因素进行分析、考核,避免因外部因素影响造成考核结果失实,打消企业各部门及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最后,企业应将预算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工资薪酬待遇挂钩,以此促使企业各部门及员工能够了解其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同时,企业预算执行考核应将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促使企业预算目标能够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对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一来可以对预算管理部门编制的指标给予一定的肯定,二来也可鼓励部门及员工认真执行预算指标及减少预算执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