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统计学课程教学问题初探
2018-07-14鄂慧芳
鄂慧芳
一、引言
统计学课程是财经类高校多数专业本科生的必须课程之一,在培养高校人才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科学,应用领域广泛,如在政府部门、企业管理、日常生活、学术研究等很多领域都要用到统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变换,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现与时俱进,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应用实践能力,是统计学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有畏难心理。财经类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时,文理生兼招,文科生高中时期接受到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掌握量及理学思维培养方面不及理科生,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统计学课程会有一定的差距,并易使其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统计学课程前,学生会先修概率论、数理统计、微积分等基础课程,为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以上课程的掌握有限,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或者由于课程学习的学期间隔,会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对先修知识印象模糊,影响对统计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材内容陈旧,不够新颖。《统计学》教材版本较多,内容及编排重点不一,如何根据高校学生特点及专业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需要教学工作者慎重考虑。财经类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教材的选择多属以往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纯理论的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无味、无趣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会涉及很多案例,结合案例教学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目前,很多教材案例内容陈旧,不够新颖,多年前的热门案例久居不下,虽然能解释问题,但不够鲜活及与时俱进,易让学生产生乏味心理。
(三)课堂教学死板,师生互动较少。目前的教学主要以班级为集体,在固定教室教师主讲,如果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不易采用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授课形式还是教师自己在讲台前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互动较少。虽然多媒体教学早已引入课堂,但教学内容的展现不够新颖有趣,尤其理论知识的讲解冗长且枯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主动性会降低,容易放弃该门课程的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讲解的有趣、新颖,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展现高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统计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脱离,实践环节较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统计学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应该同等重要,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统计学重在应用,在教学中,对实践技能要求不高,实验课程安排较少,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间及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多的要求学生课下自我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不易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自己完成任务。理论教学时间较长,实践教学时间较少,缺少实践教学平台且对实践的教学缺少与时俱进的系统案例分析,不易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及解决身边的统计应用问题。
(五)考核方式单一,缺少综合测评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学生平时出勤及表现,通过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死记硬背知识点就可以比较容易获得高分,这种形式的考核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离,体现不出统计学的应用性,且学生掌握不到统计学真正的科学意义,不利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在以后工作中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意见
(一)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统计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不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对统计软件的应用,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摆脱陈旧的教学理念,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掌握主流统计软件的应用,形成更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能仅偏向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或只注重实践统计操作,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教学时间,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中,深化教学内容。要结合鲜活的案例因材施教,相较于其他学科,统计学课程案例较易获得,或者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试题,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本校学生月均消费情况;搜集身边同学及家长的身高数据,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学生在购买手机时注重哪些因素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利于对统计学的掌握和应用。
(二)加强师生互动,创新教学方法。当前统计学以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手段简单化,师生互动较少,尤其如果是大班授课,更不易管理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式,课下学生很少有时间再去复习巩固,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课程重点,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最大化学生课堂效率,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在每章节的内容学习之前,可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自己先做试题练习,鼓励互相交流探讨,找出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待上课时向老师求解。在课堂上多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表观点,再由教师点评总结;多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视频展示、在线课堂问答、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先进的教学设备或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转变课堂仅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让所有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角。
(三)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统计学教学应根据社会发展对统计应用的要求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在选取教材时要注重时效性。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计算机教学演示及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应用,并积极实现与其他关联课程的有效衔接,使教学形成完整的体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统计学重在应用,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摆脱纯理论学习或给出数据计算指标数值的简单应用,如果有条件,可建立专业实践基地或者建立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学有所用,并促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开展与统计相关的工作。
(四)更新教学模式,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大数据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以数据为分析对象,其教学模式要根据时代变化及时更新,以培养学生顺应时代要求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竞争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突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逐渐形成大数据统计分析思维。积极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大数据实践课题,分组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小结
通过认识统计学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探讨改革实践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对统计学应用的要求。教师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充实教学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实现高质量教学,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大数据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统计学的应用性。
[1]程士富,毛志勇,王志刚.对本科各专业《统计学》课程分类教学问题的思考———以经、管、法、文、理、工专业门类为例[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06):33-37.
[2]程波,孙艳梅.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探索,探微,2017,(1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