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2018-07-14曹劲
曹 劲
自2014年开始,我国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强化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合法合规开展经济活动,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而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遵循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达到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偏差。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预算管理中侧重于预算执行,忽视了绩效评价。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量增加,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暴露出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停留在表面。此外,部分事业单位认为自身是非盈利性单位,不用追求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也就无需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导致财政资金控制弱化。
2.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制度脱离。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包含了预算管理活动。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缺乏认知,将两者进行割裂管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深入落实到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严重弱化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评估脱节。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业务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使得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应对。而预算绩效管理可通过收集、分析、考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为风险管理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仍停留在事后评价阶段,忽视了事前与事中的信息收集分析,从而导致风险信息反馈滞后,造成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评估机制脱节,不利于事业单位开展风险预测与防范工作。
4.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持续开展。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事业单位逐步强化对经济活动的管控力度,使得预算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中,缺少预算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指标内容,并且在项目申报和批复中的评价标准不一,没有引入市场风险评估、内部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导致指标体系欠缺科学性,极易造成预算松弛或超预算现象。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1.提高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做法营造全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氛围:一是加强宣传培训。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让全员认识到财政资金的使用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必须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二是提高单位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强化自身建设,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三是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事业单位要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统筹规划资源利用,不断提高预算绩效水平。
2.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并实施预算绩效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一是预算执行追踪制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负责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收集预算执行信息,并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二是预算通报制度。事业单位应在本单位内部定期公布预算执行信息,并对在预算绩效考核中表现突出或落后的部门给予通报表扬或批评,从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监督、激励作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三是预算调整制度。事业单位要制定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若预算执行中因不可控因素出现严重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则按照既定调整程序对预算进行调整。四是预算执行问责制度。事业单位必须追究预算执行松懈、预算偏差较大的预算执行部门的责任,要求预算执行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保证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
3.结合风险控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中应融入风险防控思想,强化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保障事业单位资金资产安全完整。基于风险控制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如下:一是加强预算绩效事前与事中管理。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的事前信息收集与事中信息分析工作,全面掌握预算执行的动态信息,及时找出产生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或消除偏差,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经济风险。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要积极引入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业务、财务活动与内控管理之间的信息对接,便于财务部门快速收集到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信息,快速识别和控制预算风险。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做好信息记录、分析、总结工作,定期召开预算绩效考核会议,研讨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制定预算风险防范措施,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肃性。
4.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考核中,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了转变以往预算绩效考核标准过于宽泛的现状,增强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事业单位应细化和分解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尤其在财务活动、内部控制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选取有效指标,对预算绩效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控制,在决策过程中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对项目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实施集体决策制度,并将政府采购标准纳入到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中,确保预算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如实地反映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在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构建起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将内控制度、风险评估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强化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管控,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规范化开展。
[1]莫增珍.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10):56-58.
[2]陆耘.探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7(11):108-109.
[3]邬学敏.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6(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