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河北省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机制研究

2018-07-14高亮王春燕

时代汽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企课程体系岗位

高亮 王春燕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中国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家正实施的相关战略,如“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使得社会对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的高度融合的有效模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河北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机制的研究弥补了我省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将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或某一专业研究的现代学徒制提升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是我省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对省内相关研究体系的有力补充,也使我省的现代学徒制机制更加完善。

1 本文研究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以学生为培养的核心,以课程为载体,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生产、找到角色、进入状态。

其次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服务于企业和学生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发由企业参与,这样不仅为企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地区发展服务,还考虑到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侧重于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最后是对于河北省的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起到有力的补充作用,使我省的现代学徒制机制更加完善。河北省是装备制造产业大省,“十二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河北省制造业第一支柱产业,按照我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新型学徒制,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就是非常好的解决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新型学徒制的基础上构建校企结合的课程体系,为我省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做出有力补充,使我省的现代学徒制机制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我省的经济发展。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河北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机制

2.1 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课程体系开发机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机制是在经过了大量的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行业专家座谈的基础上实现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课程的开发。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把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装备制造类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模块、装备制造类专业技术技能基础模块、装备制造类专业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装备制造类专业学徒个人职业发展模块。

该课程体系围绕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既满足装备制造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徒的兴趣和满足其职业取向。

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模块主要是通过一些专业平台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程,让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树立初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专业技术技能模块主要是通过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产过程,通过岗位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专业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职业反思能力。在实际的生产中既要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反思能力,即:既要胜任本职工作,还要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

2.2 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企业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合作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校企联合实施。

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理实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注重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学中做,并且开设的课程要突出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训练和规范。企业教育突出实践性,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重点强调实践的针对性和理论的应用性,强调在做中学,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是建立在“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之上的,这种培养模式必须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建立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2.3 组建双师结构团队,构建教师合作机制

建立由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与企业劳模组成的“校企联合教研室”,学校教师与企业劳模根据企业真实的项目分解得到岗位知识,并共同确定课程标准和授课内容,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劳模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采取双导师联合授课的课程实施形式。学校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一定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课堂授课的能力,同时企业也要接纳学校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去顶岗实习,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

2.4 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开发企业课程

现代学徒制的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开展的。学校依据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对学生从事专业工作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这些具有“合作教育”意义的课程是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的课程,采取在现场学习的方式,所选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单位来组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点是学而不是教,强调个体参与实践过程,是一种有指导的活动。

3 构建该课程体系时的瓶颈及对策

3.1 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确定

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倡导职业教育终身化,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优化和提升,不能单一以培养特定岗位上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又要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只有提高自身能力,并通过努力来吸引和争取企业与之合作。校企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引导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升合作企业的参与度,将企业的岗位群能力按照任务进行分解,得出相关的核心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岗位迁移能力课程的设置上,如何确定这些岗位迁移能力课程,由企业还是高职院校来承担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该课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3.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如何确定

首先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模式,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进行专业分析,将以企业为主导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得到相关的课程能力。主要分为职业素质养成、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专业岗位群技术技能、学徒个人职业发展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是融通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第二个模块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第三个模块是岗位实践,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第四个模块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反思能力,也能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发展。这四个模块共同构成了该课程体系。

3.3 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师”结构队伍现状分析

该项机制主要是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协作的“双导师”制,建立高职院校“导师”机制是由学院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一般在学生入学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导师”,用于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就业方向、确定职业规划等,以保证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技能训练既职业成长过程中有专门化的导师指导。但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是专业教师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时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帮助下一届学生的专业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优化企业导师机制,因为企业的导师多数属于“默会知识”类型,即身教大于言传,所以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将他们的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

4 结语

通过企业调研、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电话访问、问卷调查,毕业生回访等将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进行整合,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课程开发机制、双导师机制。在此基础上将课证融通,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课程分块,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既体现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学习和实践,又使得学生具有岗位迁移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且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构建校企结合的课程体系,它将成为我省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的有力补充,使我省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我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课程体系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