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戏曲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2018-07-14辽宁省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122000

大众文艺 2018年8期
关键词:戏曲中华传统

(辽宁省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 122000)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在现如今,戏曲遇到了传承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一、中国戏曲的内涵及特点

我国传统戏曲的类型极其丰富,并且每一种戏曲均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世界戏剧文化的层面来看,我国的戏曲艺术同希腊悲喜剧以及印度的梵剧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文化。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渐渐形成了以京剧、黄梅戏等为核心的戏曲艺术体系。从我国戏曲的艺术表现力来看,其首先实现了对不同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和组合,如诗词、音乐以及舞蹈等,由此形成了“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其次,戏曲艺术乃是借助音乐化的对话形式以及舞蹈化的动作形式实现了对生活的诠释,并依托故事的形式展示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再次,戏曲艺术往往采取较为夸张的演绎形式,不过其乃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最后,戏曲艺术通过对不同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实现对观众美的熏陶。

二、传统戏曲艺术的现状

我国的戏曲艺术同古希腊的悲喜剧以及印度的梵剧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戏曲文化。我国戏曲进入成熟时期乃是元代的事情,即随着元杂剧的兴起,到了其后的明清时期的发展壮大,最终有了今天的规模,并形成了以京剧等多个戏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艺术体系。

从我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来看,显示出鲜明的规范化表演流程,音乐节奏感极具韵律之美,同时,人物造型以及舞台设计亦有着独到之处,由此使得中华戏曲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格调。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区地方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多数为传统剧目,比较著名的有昆曲、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秦腔等。广西的传统戏曲主要剧种有桂剧、邕剧、粤剧、彩调、采茶戏、壮剧等。前几年,随着我国各地艺术院团改制以及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减少,各个院团均出现了艺术人才断层现象,加上受近年来浮躁现象的影响,专业剧团重项目演出轻基本功训练现象普遍,一些传统的戏曲经典片段已失传。有的剧团受利益驱动,只讲效益,不讲剧目的主题思想和传统模式。

三、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播,可以通过数字电影来实现,也可以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或者通过深入民间来实现,然而更多的,是应该结合多种途径来实现。下面我们将对这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的探究。

1.通过数字电影实现戏曲艺术的传播

最初,电影艺术同戏曲艺术的碰撞,只是简单地将电影作为展示戏曲的平台和媒介,依托胶片实现对戏曲表演内容的记录。最为著名的便是谭鑫培担纲的京剧---《定军山》。至上世纪初,梅兰芳担纲表演的《黛玉葬花》这部戏曲电影,开始实现了对电影镜头的巧妙运用。发展到有声电影时期,戏曲同电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时至今日,公众审美品位的提升,促进了电影艺术同戏曲艺术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如今,我们在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戏曲的影子。比如电影《大武生》《梅兰芳》《厨子戏子痞子》《赵氏孤儿》等。《赵氏孤儿》最早是元杂剧的一个剧目,被改编成电影后,很多戏曲片段被保留下来。古代戏曲在电影中重现,既弘扬了经典,又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可观赏性,吸引观众关注经典、接受经典。可以说,如今戏曲艺术发展成为电影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公众在品鉴电影作品的过程之中,往往也会对其中的戏曲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此便为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依托数字电影的形式实现对戏曲艺术的承载和传播,不但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戏曲艺术的审美需要,同时亦能够扩大戏曲艺术的受众对象群体范围,从而提升中华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依托“互联网+”对传播形式的大胆推陈出新,实现对引青年受众群体的吸引

为了推动中华戏曲艺术的发展,因此,应当依托对传播形式的大胆推陈出新,以便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受众群体感受到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进而产生接触它、了解它以及学习它的愿望。有鉴于此,戏曲工作者应对依托“互联网+”这股时代的东风,借助自媒体等全新的媒体平台,为中华戏曲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创设新的传播渠道,同时,依托自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亦能够迎合现代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习惯和喜好,从而有利于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播。

3.深入民间,深入基层,贴近生活

作为非遗保护工作人员而言,为了切实推动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因此,其应当秉承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之中,以此实现对传统戏曲元素的深入发掘。同时,在推动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应当避免短视的做法,即,在给予戏曲艺术创新精神以足够尊重和重视的同时,要竭力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作为戏曲工作者而言,也要深入基层,进行艺术采风,以此来保护、维系和发展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

总的来说,对于我国传统戏曲文化而言,既要对其加以保护,同时也应当在坚持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充分借鉴和吸收其它国家和地区戏曲艺术的优点和长处,以便切实推动我国戏曲文化艺术实现不断地创新,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出一条契合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使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进而成为我国在国际上的一张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汪人元.当前戏曲传承、发展中的唱腔音乐问题[J].艺术百家,2014(5):10-17.

[2]刘鹏.泉州地区闽南戏曲传承中的社会文化功能之考察[J].艺苑,2011(3):104-106.

[3]朱恒夫.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J].艺术百家,2012(6):46-53.

[4]于海阔.当前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的理论反思[J].中州学刊,2017(7):156-161.

[5]张勇风.大众传媒背景下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内在障碍探析[J].戏剧文学,2013(1):10-13.

[6]伍婷婷.释义学视域中地方戏曲的“传”与“承”——兼论戏曲传承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四川戏剧,2015(5):35-37.

[7]周爱华.濒危民间戏曲传承意义的文化学、价值观、实践性解读——从“依团代传”传承创新模式谈起[J].戏曲艺术,2014(4):104-107.

猜你喜欢

戏曲中华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