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病人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进展

2018-07-14孙丽娟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癌症病人大肠癌疗法

黄 灵 孙丽娟 *

(1.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吉林 延吉 133000)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018 年,美国的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2]。 大肠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射治疗,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负担与压力。 生命意义感包括寻求生命意义和发现生命意义[3],其可以帮助癌症病人减少病痛及其治疗带来的生活改变, 减轻无目的感、 无意义感和绝望感。 国外对生命意义感在健康领域已有广泛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尤其对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的关注度甚少。 本文就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生命意义感的概述

生命意义感是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于1963 年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体的生命意义不相同,并随着时间而变化,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个体对生命的目标的寻求,并感受到的特定的意义[4]。个体一旦获得生存的意义或者目标, 心态也会变得积极健康。Crumbaugh 将生命意义限定为一种能够给予人方向感和价值感的目标[5]。Steger 认为生命意义包括认知和动机两个维度,能够使人们感悟到生命的含义,并意识到生命中的目标、使命[6]。随着对生命意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ker 认为生命意义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动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是对顺序感、连续感和个体存在目的感的认识, 对于有价值的目标进行追寻和实现而获得的成就感[7]。 国内学者也对生命意义感进行了一些研究。 李虹认为生命意义是对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的信念的追求和执着, 从而产生的生命控制感[8]。

2 生命意义感的评估工具

随着众多研究者对生命意义的广泛研究, 国外对生命意义的测量工具进行了大量研发, 主要有Crumbaugh 的生命目的量表(PIL)、Steger 的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和Reker 的生命态度剖面图(LAP)。 其中,生命意义感量表经实践证明在临床医学、 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9]。 国内的生命意义感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是在国外的生命意义量表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和修订。 李虹于2006 年根据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及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编制而成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 该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 刘思斯于2010 年根据Steger 等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编制而成的生命意义感量表(C-MLQ),包括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 个维度, 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 由此可见,在众多的测量生命意义的测量工具中, 缺少专门针对大肠癌病人命意义感的测量工具。

3 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现状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逐渐增多, 生命意义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国外对生命意义感的研究主要涉及特殊群体、心理精神健康、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12]。 生命意义低的病人具有更高的心理病理和自杀意念, 生命意义是饮食紊乱、精神病理学、自杀意念、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子[13]。 因此,要发挥生命意义在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也十分广泛,明星等[3]通过质性研究发现,晚期癌症病人通过生命感悟、 情感寄托、 行为突破等途径寻求生命意义, 这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帮助晚期癌症病人提升其生命意义感具有重要作用。 朱蓉蓉等[14]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在认知重评和生命意义感中起到中介作用,认知重评作为保护性因子, 通过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提个体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又可以通过拓展和构建的作用来增加个体对生命意义感的寻求和感知。 然而, 国内针对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

4 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方法

国外对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方法有意义疗法、 生命回顾疗法和以意义为中心的群体心理疗法[15]。 Henry等[16]对3 期或4 期卵巢癌病人进行干预性研究,测量指标包括存在性幸福感,总体生活质量,自我效能,焦虑和抑郁, 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病人在干预后1 个月和3 个月的生命意义更好。Ying Chen 等[17]使用生命回顾疗法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荟萃分析显示,生命回顾疗法可以减少抑郁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增强病人的自尊。 但是,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大样本量和严格设计的多中心研究。 以意义为中心的群体心理疗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 并减少心理困扰。 为进一步了解以意义为中心的群体心理疗法的成本和效用,Nadia Spek 等[18]对170 例癌症病人进行干预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以意义为中心的群体心理疗法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 群体生命意义心理疗法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

国内关于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的研究较少,张雪飞[19]通过聚焦问题模式对100 例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和生命意义的影响作用进行干预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3 个月的干预, 晚期癌症病人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得分明显降低, 生命意义各维度得分除了存在挫折维度外明显提高,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明星等[20]对38 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了本土化的生命意义干预方案制定的干预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本土化生命意义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命意义感,降低心理痛苦程度和抑郁水平。 李江华等[21]通过意义疗法对42 例3 期或4 期乳腺癌晚期病人生命态度和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对比干预前后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干预后的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然而, 国内对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性研究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为提高大肠癌病人的生命意义感,探索适合我国文化的大肠癌病人的专科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这将是今后临床护理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癌症病人大肠癌疗法
癌症病人配偶预期性悲伤的研究进展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癌症晚期患者临床关怀与护理手段探讨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
癌症病人在治疗期间应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