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思考

2018-07-14魏玉梅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职业

魏玉梅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6)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 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实力和竞争力的表现, 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 “隐形”教材。 在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建设的重要时期,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将决定着每一所学校的未来, 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除常规的制度文化、社会道德文化、 学习文化之外, 还应包括专业文化以及与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或岗位相关的职业道德等。 近年来,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 许多职业院校的校园内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企业文化,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及早接触企业理念、精神、制度、职业道德等,从而能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目前, 此种做法对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的作用已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但是, 如何使二者做到有机融合、 有效对接, 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养成真正起到作用,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1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实质

1.1 什么是企业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有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说,也有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说,如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 设备和产品,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种规章制度,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格, 群体内部相互沟通的方式、 相互制约的规范, 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工作作风、办事准则等。 大部分企业文化的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的企业文化,即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 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 实践与创造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企业文化体系由深层、中层、表层三个层次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四个部分构成。 深层为理念意识层, 包括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企业价值观主要指企业的基本信仰和追求, 以及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精神是企业规范化和信念化了的意识表现, 与企业价值观紧密相联。 中层为伦理道德层, 是指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 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岗位职责,以及其它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 浅层为企业形象层,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特征, 是一种可被人感知又反过来能感染人的环境氛围,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等[1]。

1.2 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 都属于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 在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概念、内涵实质等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有人将校园文化解释为: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外层, 是学校多年文化积淀和创造的外在表现, 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 人文景观等, 对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感染作用;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中层部分, 是学校对师德师风、 学生道德行为等所做的规范, 以及学校开展教育、 教学、 科研等一切活动所要遵守的制度准则;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最深层部分, 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和灵魂,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旗帜和引领的作用[2]。

1.3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内容

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是育人, 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学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等; 二是当前及未来若干年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标准,如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就业定位,如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四是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标准。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共性的校园文化内容之外, 还应具有与其所培养人才相关的特殊内容, 具体为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文化、职业精神、职业伦理道德、职业礼仪、岗位职责与职业安全等, 这些内容以不同形式、 不同载体出现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不同层面, 使学生在特定专业和职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营造积极氛围。

2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2.1 表层文化的对接

比较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体系,我们发现二者均是由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构成。表层一般为物质文化的内容,主要从感官上对员工或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表层文化的对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 标语式

标语式的对接是指将一些企业的精神、 先进代表人物事迹、 知名企业创始人或高层的语录张贴在校园的各个功能区,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 例如:将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楷模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张贴在楼道; 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班或者现代学徒制班将合作企业的企业理念、 使命、 精神等企业文化的精髓张贴在教室等。

2.1.2 冠名式

在标语式的基础上将学校的实训基地、 班级等用企业名称来冠名, 并参照企业岗位环境来模拟建设学校的实训场所, 使学生尽量在一种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进行实践学习。 此种形式在标语式的基础上又更深入了一层, 也迈出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真正对接的步子。 例如: 某医药类职业院校的模拟实训药房冠名为某某医院药房, 实训药店冠名为某某企业连锁药店,实训基地的建设、设施设备等布局,以及环境氛围均与企业真实的场景相一致。

2.2 中层文化的对接

中层文化为具体执行或遵守的内容,主要用于规范员工或师生的行为,保证一切经营或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中层文化的对接形式主要有制度式和课程式。

2.2.1 制度式

职业院校可以在营造氛围和模拟环境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制度, 再结合学校特点进行修改, 使其与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进行融合对接,以此来要求学生的实验实训及日常作息, 例如: 有的职业院校以引入企业5S 现场管理法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的方式来规范实践课堂和学生内务。

2.2.2 课程式

课程式是指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 岗位职责、 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安全等内容融入到学校的德育课程、 相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中, 通过正常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此种对接方式也是近些年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

2.3 深层文化的对接

深层文化的对接对于企业创办的职业院校来讲相对比较容易, 而对于政府设立的职业院校, 难度就相对较大了。 其原因主要是: 企业高层和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是两种不同体制机制下产生的, 他们的价值取向本身就有一定差别。

研究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层文化的对接可以从行业特色和社会责任属性两个方面着手, 使职业院校的校训、校风等核心文化中融入与企业使命、理念、精神等文化精髓相似的元素。

2.3.1 从行业特色的角度出发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来源于行业, 并且专业建设要紧跟行业的发展, 培养的人才要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而行业性也是企业的基本属性之一, 企业的文化建设自然要彰显其所属行业的特色, 例如: 先声药业的标志中含有绿色旗帜的元素, 象征了天然、安全、健康的医药行业属性;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的企业理念同样也彰显了医药行业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特性。 因此, 职业院校有必要将行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 特别是一些专业归类相对单一的职业院校, 完全可以在校训等核心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业元素,使其具有更强的使命感。

2.3.2 从社会责任性的角度出发

企业文化为经营文化, 按照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特质, 我们往往认为企业文化更应该强调利润和经济价值,而比较企业的使命、理念、宗旨等文化核心,我们发现一些进入成熟期的成功企业, 其文化核心还是以强调社会责任为主。以2017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位于前列的几家知名企业为例, 排名第一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为企业使命,以“高质、惠民、创新、至善”为其核心价值观,还提出了 “不忘党的政策、 不忘国家利益、 不忘群众福祉”的“三不忘”精神;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健康之桥,造福大众”为企业使命;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修元正本,造福苍生”为企业宗旨;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将“人人为人类、为民族、为同事多奉献自己的爱”作为齐鲁精神之一。 护佑众生、造福大众、造福苍生等正是企业回报社会, 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教育文化, 学校又是公益性单位, 校园文化衡量的尺度更多的是其社会效益的大小[3]。 因此,与发展成熟的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在学校的校训、校风等设计中,考虑社会责任的元素,使其具有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厚重感, 也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一种体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职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