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

2018-07-14刘晶晶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航海船员素质

刘晶晶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0 引言

和国外的航海教育模式相比较, 我国航海院校采用的仍然是使用已久的传统教育模式, 课程的设置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段式学习。 注重基础理论教育, 实践环节偏弱, 有部分先进院校能应用真实的或模拟的航海设施设备或船上设备开展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实践教学。 在校学习期间安排为期四周至十周的实训课程和最后半年不小少于16 周的毕业上船实习, 在校期间所有学员需完成主管机关规定的专业培训, 并在学习结束时安排参加由国家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证书考试。

在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方法上,国内航海类院校总体上更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航海技能的掌握, 相对于岗位能力和学生自身所必备的岗位综合素质的培养观念淡薄。 一成不变的三段式的学习模版中, 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 且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一成不变。 而实践教学课时相对偏少,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课堂灌输为主。 并没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全面,完善的学生素质培养方案。

1 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笔者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通过其制定的针对航海技术学院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规格, 三个方面内容体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人才培养模式

水上专业(航海技术,轮机管理等)采取“四阶段,四层次,多证书”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四个阶段能力递进;船舶安全、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实船操作技能等四个工学结合层次; 七项船员专项培训和适任证书等多证书。

1.2 人才培养目标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等 方 面 全 面 发 展, 符 合《STCW78/95 公约》 标准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较强职业技术能力和良好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能胜任国际航运企业现代化船舶航行与营运管理岗位工作的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

1.3 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具有航海技术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获得航海技能基本训练,符合《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要求,能在航海领域从事船舶驾驶、船舶安全管理、航运业务操作、船员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还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 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 并配置相应课程。 课程体系分二大类: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 理论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技能课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

2 高职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技能,重实践,素质教育未能落到实处

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高职航海类院校各项岗位工作都有相应的课程对应教学, 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 但在如何培养准船员们的健全健康的体格,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品德品质素养,应变决策能力,服从意识,交往沟通能力,军事素养,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素质, 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上, 只是简略的一笔带过, 并没有完备、 详尽的关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 只注重职业技能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航海类院校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

2.2 传统的培训教学无法适应新形式发展需要

培养新时代航海人才,紧根时代发展非常重要,在公约修正案中,对海员提出了新要求:

新公约中更看中船员的思想素质,特别强调做人,做事的诚信 “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操作级)”职能中新增适任能力项目—— 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巧的应用。 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出也体现了对在职船员更高一步的要求。

在身体素养方面, 修正案中强调主管机关应认识到疲劳所致的危险; 条款中的细化补充也体现了在航运中船员身体素质对航行安全的重要性, 体现了国际海事组织对船员身体素质的重视。

在专业技能方面修正案中更具体的提出:船员能够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新增了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I、 专业保安人员等培训和发证标准。 例如将值班水手提升为高级值班水手不但要求水手熟悉如何操作甲板设备,还要掌握各项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检查、维护和保养知识等等。 要求船员不仅具备熟练驾驶技术.还能在抗击海盗中,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沟通协作能力方面, 着重强调能够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可以保障安全,二可以释放压抑的船舶生活。 并强调船员是一个群体,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还包括群体活动等。 因此,有效沟通是船员享受工作的条件。

此外,STCW78/10 公约修正案中还着重强调了船员的服从意识,服务意识等。对操作级船员提出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弱化了管理级和操作级严明的等级制度。更直接的表达了对船员综合素质的高标准,高要求。

2.3 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训认知存在偏差

随着近五年, 航海类院校航海类专业的大幅度招生, 有权威人士担心航海类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素质培养滞后。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特别体现在实践教学中。

在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能力培养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 以专业能力为例, 多数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精密相联。 换句话说: 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类教学要求非常高的专业。 但目前除了几所发展完善的本科和专科院校, 很多隶属于地方或是企事业单位的院校多存在于实验设备不足, 虽然由于专业实习船舶紧缺, 大多院校都采用了和企业合作, 为学生提供部分实习仓位实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用实习船舶不足, 但院企合作方式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印象,海上实习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 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的培养。

面对新形式,新变化,在船员培养教育中,应时刻保持和国际同步, 要时刻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能岗胜任能力。 根据岗位要求, 设置课程体系, 专业要求,学生素质培养计划,实现岗位与教育教学的衔接,尽可能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达到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毕业即上岗,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让用人单位满意。

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可以明确岗位所必备的能力要素, 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建立素质培养方案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和工作岗位的准确定位, 实现教育与职业化的无缝连接。

3 结束语

通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航海类院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细, 我们可以看出, 船舶航运中各项岗位工作都有相应的课程对应教学,培养专职岗位上一定的职业技能。 但在,如何对准船员们的健全健康的体格、 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品德品质素养、应变决策能力、服从意识、交往沟通能力、 军事素养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素质, 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培养上, 只是简略的一笔带过, 并没有完备、 详尽的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 这点也是航海类院校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 探索适合航海类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方法,新路径,提高“准船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的适任性,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为祖国的航运事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航海船员素质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大航海争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博物馆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