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2018-07-14王元犇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实训职业家长

严 琳 王元犇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说到教育,不少人把之誉为中华民族之精华,从历史和语文的教科书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教学的造诣,中国自古出了不少教学的典籍、文章和思想家。不难看出,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统治和管理;对于个人而言,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耳熟能详的语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再譬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美词佳句都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需求。

当今的教育在蓬勃的发展,各层次教育齐头并进,但是我们也看到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

1 学校的投入与收效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递增, 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职业教育, 每年都有大量的项目和科研金费。 但大量的投入其实也造成了很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比如购置的一些设备在教学上仅限于认知, 昂贵的运行维护费,使一些专业实训课只能小范围部分设备上开展。 老师们面对这些先进的设备也只能局限于纸上谈兵。

关于这个问题,拿我们学校药学系实训基地举例,一些生产设备的运行需要点火或者蒸汽加热, 一方面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也会加重学校的运行成本。 所以这些设备的实训课程仅限于演示或者视频教学。 这就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如果实训课都不能让学生对他所要从事的工作进行系统完整的训练,那么就没有办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很多学校包括我们学校在内也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或者减少这样的矛盾, 仿真模拟软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质量和实用度, 也使得能够被选来参与实训的软件少之又少。 本人认为近几年热门的VR 技术如果能大量运用到仿真实训中, 可以打破实训课的局限性, 让学生能够更多更方便的参与各种设备的实训课程。

2 家长的期望与子女现状

不少家长们担忧自己的儿女会因为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不惜重金,把孩子们保进重点学校,甚至把阵线提前到幼儿园。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某幼儿园每每招生, 排队报名的长龙堪比看一场球赛检票时的队伍。 家长们似乎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学校上, 似乎认为上了好学校, 就等于踏上了锦绣前程。 但是若干年后,成果并不如人意,这又是为何呢?

选择职业学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家长会主观认为: 为子女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 剩下的交给学校和学生自己就行了。 好比自认为买了个潜力股, 等着五年后爆发给自己盈利, 可这五年内, 各种外因内因给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增加了不确定性。 学生的寄宿处于半脱离家长状态, 加上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我们说的青春期,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 虽然学校开展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甚至是课程,但学生们对此也只是应付。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学生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也在逐年递增, 虽有参差不齐和贫富差距, 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关怀和约束, 居然停留在每个月的生活费上。 长期以往,没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学生跟家长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脱离了家长的管控,周末不回家,家长根本不知道,或有甚者明明知道,也不过问。 很多学生出了问题,家长会质疑学校的管教。 其实学校从某种意义上只能算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现在有很多学习载体,网络学习平台,社会培训机构, 甚至图书馆等。 学校作为一个传统而综合的学习载体,还提供了食宿,教师等硬件软件,仅此而已。

一个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观价值观, 其实是自小培养出来的, 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很多情况下,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了过错最担心的是老师找家长谈话, 由此可见, 家长的地位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始终放在第一的, 毕竟父母家长比老师多了一份养育的亲情。 如果作为家长, 不去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而把塑造人格的任务推给学校和老师,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这也是造成我们所看到的矛盾产生的原因。

3 社会的“围城”效应

很多家长包括我们老师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都会表达一种情怀:向往回到校园时代,远离社会的纷扰,无忧无虑; 可学生们心里想的恰恰相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正如“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与高中不同,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面临的是就业和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 学生们在学校里对社会的憧憬是美好却是片面的。 作为家长和老师, 我们不应打击学生们对美好憧憬, 而要引导他们正确全面的去了解这个世界。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 学生们了解校园以外的事情只有通过大人们的口述, 图书馆的图书, 广播电视等等。 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 信息的获取已经四通八达,一个手机好似百宝箱,提供人们想要的各种便利,这其中就包括 “城内” 的学生们渴望了解的外面的世界。 学生比过去知道的更多了, 但也出现了一些无法逆转和控制的问题, 比如对游戏的沉迷, 一些限制级内容的诱惑,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等。

老师们在跟班级的同学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不难发现让其沉迷于此的根源其实就是对这个社会缺乏了解, 但同时青春荷尔蒙又鼓动着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 在我国, 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发生,它对国民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1]。同时手机网络的快捷让大家所需的信息成为了快餐,一些网络细菌也伴随着快餐被学生吸收, 毕竟投其所好,也比较吸引目光。 很多老师家长为此烦恼, 手机和网络成为了罪魁祸首。 我认为,这就好比大禹治水,一味的去堵, 还不如广开源, 让洪流在我们挖好的沟渠里细水长流。 学校方面,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经费,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社团; 作为家长, 多跟学生进行“朋友”间的交流,多挤些时间陪伴子女出去用双眼去看看真实的世界; 而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去维护和创造一条网络清流,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4 “好学生与坏学生”标签

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开始就接受各种好与坏的考验,例如,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好的就是好学生。 不可否认, 这两项确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共识性, 我们家长和老师在绝大多数时候也是以此为标准去衡量学生们的。 但往往这样的光环也会给学生带来烦恼,给家长和学校带来矛盾。

家长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会发现, 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大相径庭, 很多学生在父母眼里从小就很听话, 可现在学校里却被老师告状违法纪律受到处分。人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这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更何况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 在父母面前的顺从,其实因为从小被告知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 他们只是在家里扮演着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而在学校里,挣脱了父母的管束, 学生们对好与坏的甄别便有了更大的盲目性和自我性, 毕竟学校也算是个小社会, 会有各种诱惑和机遇。 学生们在这个值得探索的世界里会遇到很多事情让他们宁可撕下好孩子的标签。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有质的变化。 同时,他们也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敏感父母老师的看法, 敏感他人的评价。 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都不应轻易去给学生贴上标签。 学生从新入学开始,会慢慢适应职业学校的作息和学习氛围, 会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会有一些新的爱好,习惯。 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事情是家长或者老师眼里难以认同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如谈恋爱。 一般情况下, 学校和家里对于学生恋爱都是持否定的态度, 毕竟都希望学生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所以会把谈恋爱这件事定义为坏事。 而对于学生来说,对恋爱美好的憧憬,对异性的欣赏,都是成长阶段中一项神秘而又幸福的体验。 当老师和父母因为这件事对其否定时, 他们难免会有挫败感, 和不受认同感, 会觉得大人们不理解自己, 而叛逆的心里也会促使他们对家长和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 其实类似的情况有很多, 恋爱只是青春期的一门人生课程而已, 作为家长和老师, 我们不妨扮演一下这些课程的导师, 与其终结这些课程, 不如参与进去, 跟学生交流,帮助其完成这些课程。

学生的成绩高低,是评价学生“好与坏”的另一张标签。 在此且不讨论如何提高成绩,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理论层面的学习压力其实是小于高中或者大学的, 作为学生更应把精力放在实验和实践上。 可很多学生的理论成绩还是不如人意, 甚至有学业警告影响升学的。 学校和整个职业教育行业都对这样的情况做出很多调整,比如课程标准,人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过程性评价,理实一体化,微课等的引入,都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某些学校取消分数制和排名,一律等级制, 这也是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借鉴的, 虽然现在某些考查课程已经采用等级制。 当分数这个让人产生心理落差的标签取消了, 对于学生来说, 一些有困难的课程可能学起来会更有些冲劲。

5 结论

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它的广泛性。 学校,家庭, 社会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 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优势,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 我们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或参与者, 应共同去挖掘这些问题, 共同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去解决问题,改善矛盾。

猜你喜欢

实训职业家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心中的好家长
职业写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家长请吃药Ⅱ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