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工科实验室建设研究

2018-07-14倪骁骅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工科应用型

陈 勇 倪骁骅

(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离不开新工科实验室的支撑。 新工科实验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既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 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又是高校对外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 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 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1]。

1 建设现状

盐城工学院汽车学院共有23 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服务于本院的课内实验,但实验室建设一方面不能满足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另一方面与国内同类高校汽车学院相比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难以开展

现有实验室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汽车新工科人才, 同时与各大主机厂等企业对应用型新工科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以往在实验室建设中只注重课程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较少, 创新性实验项目甚少,无法实现新工科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2 实验室建设标准低

汽车学院从机械学院独立出来的时间较短, 实验室的基础比较差, 缺乏足够的实验教学资源。 在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比较少, 并且没有得到学校财政的大力支持, 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实验室的整体建设和水平缺乏较高的规划标准, 难以适应未来工程发展、竞争力强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

1.3 实验室建设缺乏社会服务性

自建设以来,除汽车修理高级工、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等培训, 对校外的社会服务一直较少, 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考虑不够, 也制约着实验室对校外服务的水平。 今后几年, 对师资培训和实训条件建设将成为我院建设重点。

2 建设目标和思路

2.1 建设目标

汽车学院新工科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 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满足汽车产业需求, 面向未来发展的汽车学科。 在此基础上,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 创新创业意识、 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汽车新工科人才。 即在学校应用转型的背景下,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围绕汽车智能制造方向, 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资源, 强化实验中心师资力量, 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并促进学院实验室平台建设和学科综合发展[2]。

2.2 建设思路

汽车学院新工科实验室建设必须按照“源于生产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对其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科学管理,并体现多学科交融、多层次跨界、可扩展发展、开放式创新、实用性服务的原则,具体为:

(1)多学科交融原则。新工科往往是由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形成的,汽车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和系统非常广泛, 任何一项技术或系统都突破了单一学科,这一特征使得建设实验室的难度更大、投入更多。

(2)多层次跨界原则。实验室建设需整合学院内外各种资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3)可扩展发展原则。实验室建设应提前考虑今后扩充与升级的可能性,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考虑到今后技术发展与更新的可能,使各子实验室保持先进水平。

(4)开放式创新原则。 汽车实验中心包含学院全部实验室,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和教师开放,对校外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培训、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实验中心。

(5)实用性服务原则。实验室建设需结合学院自身财政状况,考虑经济实用原则,不追求过高技术指标,使有限资金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校内外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3 建设途径

新工科实验室的建设是以服务教学为根本,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3]。 从切实做好新工科实验室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 更新完善实验硬件条件, 加强新工科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方法下手, 从而提升办学质量, 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 创新创业意识、 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3.1 切实做好新工科实验室建设中长期规划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和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搞好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围绕汽车智能制造的主线,从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角度来分析汽车智能工厂的制造过程,将整个制造过程分拆建设多个子实验室,再根据每个子实验室涉及的技术和系统,对应交给学院组建的多个科研团队进行管理支撑,每个科研团队还将承担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和科研等任务。可以分步建设可以实现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生产流水线以及检测与测试平台自动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控制的智能控制实验中心。

3.2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完善实验硬件条件

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 学院要充分开发利用汽车实验中心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 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加强管理、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可以为服务教学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开设专业实验课程,适当投入研究经费把设备开发利用起来; 还可以为科研和对外服务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培养出在该设备使用的实验技术人员, 鼓励教师和研究生用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搞科研和对外服务, 使大型仪器设备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学院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加工设备, 自制教学仪器设备, 也可以把参与学科竞赛后的设备进行开发实验课程, 如方程式赛车等设备,这样即可以节省资金, 又可以锻炼学生。 学院要积极争取学校实验项目经费的支持, 不断更新完善实验硬件条件,结合原有实验室基础,围绕汽车智能制造主线,将新建开放式虚拟仿真、 机器人技术等实验室, 从而不断完善能够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实验室。 学院要积极联系合作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一些稳定有效的实验室,使企业深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3.3 加强新工科实验室队伍建设

学院要重视新工科实验室队伍建设, 提升实验室队伍的职业使命感。 首先,科学定编,合理配置实验室队伍, 稳固汽车实验中心地位, 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与素质。 其次,实验室队伍应分层配备实验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分工。 最后,定期组织队伍参加业务培训,定期组织队伍外出参观、 调研,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经验[4],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3.4 有效实验室管理方法

学院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结合新工科实验室建设,认真研究如何设置管理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同时,还要借鉴一些较为规范和成熟的高校管理经验, 制定符合我院自身条件、科学且全面的新工科实验室管理体系[5]。

4 结语

加强新工科实验室建设, 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新工科实验室建设要面向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围绕汽车智能制造方向, 通过科学合理分段建设, 充分开发现有实验室资源, 利用有限资金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强化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进行有效实验室管理等途径, 从而促进学院新工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学科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工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