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内涵研究

2018-07-14倪春丽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内涵

李 爽 倪春丽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我国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制造2025”、国家“一带一路” 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大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积极鼓励企业,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一次指出: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由此可见,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已上升为国家意识和全民共识。

国外工业强国的工匠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 但照搬照抄外国工匠精神只会水土不服, 而我国传统工匠精神源远流长, 古代工匠的创造性劳动,曾使我国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领先地位。 但近代以来,由于闭关锁国,列强入侵,内忧外患之下,历史上的工匠精神出现了传承上的断层。 事实上工匠精神并不遥远, 它流传在国学典籍中, 沉淀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间手工艺里。

作为培育未来能工巧匠摇篮的高职院校, 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汲取中华泱泱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 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下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开展工匠精神研究的起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学界已对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但很难对工匠精神下一个权威的、确切的定义。 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内涵的确定应该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在借鉴西方工匠精神和深挖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特色元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匠精神,从而确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实质与内涵。

1 工匠精神内涵研究综述

1.1 国外工匠精神内涵研究综述

西方制造强国的工匠精神对我国开展工匠精神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2 年,寿命超过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 家,荷兰有222 家,法国有196 家。[1]之所以如此多的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秉承着工匠精神。其中,德国、日本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典型代表,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还渗透进每个公民的生活工作中,甚至成为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受到了世界瞩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德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专注、严谨、认真、完美与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出版的《工匠精神》书中指出,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其生活与工作中的“标准主义”,体现在制造业中就是对产品质量高标准精度的追求。[2]此外, 德国对质量的追求有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 德国在宗教改革中形成了“天职观”,即个人履行在尘世的义务与责任是他的“天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行业中通过努力工作来为上帝服务,从而获得拯救。[3-4]杜连森在《转向背后 : 对德日两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审视及借鉴》 中认为新教伦理把宗教的虔敬精神引入到了世俗工作当中, 并形成了德国具有浓厚宗教特征的工匠精神, 进一步演变为职业伦理, 最后沉淀为德国人的职业文化心理[5]。

日本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敬业、认真、执着、负责、忠诚、极致等。在日本,匠人的地位比较高,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 他们重视职业道德, 认为只有一流的德行的人才能成为一流的工匠。 日本的匠人不仅注重技术,更是追求技术与精神、艺术、灵魂的完美结合,这种匠人文化成为被全社会认可和弘扬, 成为整个民族的价值观。[6]日本的匠人在制作产品时,最为重要的是专注所做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 从而享受一种精神上的喜悦, 对产品数量和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其次。 因此, 日本的很多企业和店铺都不大, 但对产品的质量却能保持始终如一。 如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他一生中超过 55 年的时间都在做寿司,他会静心记住客人的座位顺序和用餐具的顺序, 从而调整寿司摆放的位置, 能够根据客人的性别精确地调整所握寿司米粒的数量和温度, 而且保证客人吃到的都是新鲜的当天食材。[7]这种例子在日本不胜枚举。

1.2 国内工匠精神内涵研究综述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学者认为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大致包括精益求精、耐心专注、持之以恒、敬业乐业、甘于奉献、持续创新等方面。刘建军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中认为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高度认同、 敬业乐业的精神,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的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8]查国硕在《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中认为,工匠精神熔铸于产品中,体现着工匠对于技艺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认真工作的态度。[9]李进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中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求实创新。[10]

还有一些学者对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演变进行了研究。 薛栋在 《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认为, 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强而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11]。 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中认为,从古代到现代,我国工匠精神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以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为特征的孕育阶段, 以崇尚以德为先、 德艺兼修为特征的产生阶段, 以主张心传体知、 师徒相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以提倡开放包容、 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展现了我国工匠精神产生与发展的脉络。[12]肖群忠等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中认为, 工匠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13]

2 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内涵

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制造强国的工匠精神, 以及对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加以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应从技、艺、德、道四个方面,以技艺精湛、推陈出新、乐于奉献、臻于化境为核心,构筑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特色工匠精神内涵。

一是技。技是指拥有一技之长,如技术、本领、手艺等, 这是一个高职学生必须要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 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指向的专业能力共同构成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基础。 高职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严苛、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极致,从而达到技术精湛。

二是艺。艺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也包含了对情感表达及美学境界的追求, 这是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 他是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思考的基础上, 保持继续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不断领悟和反复总结,对已有技术、产品进行改良创造的过程。 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是德。 德是指以爱国、诚信、奉献、爱岗敬业等为指向的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高尚的德行,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也才能成就伟大的品牌。 高职学生需要不断打磨自我,端正品格、坚守诚信、乐于奉献,尊重自己、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及社会,在做任何事时,不能打破道德底线,做一个符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人。

四是道。只有在技和艺方面有了较高的造诣,并在德的方面具备了较高的修为, 经过自己反复磨练方可臻于化境。 当工匠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技能, 同时兼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技、艺、德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之时,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道技合一”的境界。 以道为指向的职业理想应该是高职学生一生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内涵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工匠神形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光影视界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