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

2018-07-14应菊英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显性课程思政思政

应菊英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党〔2016〕58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育课作为素质基础课,理所当然应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1 概念界定

1.1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旨在构建思想政治课、通识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体系,从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去合理布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2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有学者将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或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隐性素养决定显性素养,显性素养是隐性素养的外在表现,二者共同构成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不同职业与岗位有各自的职业素养要求,高职院校应构建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契合

2.1 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要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以体育专业课教育为主体的显性教育,所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为隐性教育。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深刻论述了体育的教育价值及其对人全面发展的意义:“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2.2 契合点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共同作用于人的职业生涯,且非专业素养还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与否,15%取决于专业素养,85%取决于非专业素养。德国将人的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有的能力,如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承受能力、责任感等。英国、美国和新西兰分别把非专业技能称之为通用能力、基本技能、必要技能。在我国,对人职业能力的要求在逐步转变成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体育所追求的德育愿景与“课程思政”所强调的教育目标相一致。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热情。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诚实守信、价值取向、规则与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等特质,体育教学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条途径。

3 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思政”要素体现

3.1 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敬业精神

爱国、敬业是每个公民应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开设体育欣赏课,将中国运动健儿在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各类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和精彩场景呈现给学生,将庄则栋、郎平、李宁等杰出运动员、教练员的先进事迹介绍给学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不管是球类、田径,还是体操、武术,练习任何体育项目都要反复训练方能学会学好。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样需要多次实践。因而,体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3.2 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争先意识

体育之大效足以强意志,可养成“夫力拔山,气盖世”“不斩楼兰誓不还”的拼搏精神。例如,中长跑运动,当学生出现气喘胸闷等“极点现象”时,咬牙坚持渡过难关,既可锻炼身体,又磨炼意志。通过障碍跑、跳高、纵箱分腿腾跃等项目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田径、球类、武术等各类体育课程,皆可通过组织不同规模或层次的竞赛,让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增强争先意识。

3.3 培养规则意识,增强纪律观念

规划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灵魂和魅力就是尊重规则、公平竞争。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任意停赛罢赛、使用兴奋剂、恶意犯规、消极比赛、参与赌球等违背公平竞争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厉惩罚;裁判员执法不公、收受贿赂、吹黑哨等行为也将受到谴责乃至法办。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3.4 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杰出的部门、单位,都有优秀的团队支撑。如今,许多大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生长在“6+1”的家庭,强调自我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因此,亟须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体育课中有许多团队项目,如乒乓球和羽毛球双打、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拓展训练等,都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在特定的环境中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换位思考,顺利沟通,共同成长。另外,教师还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布置场地、回收体育器材,学会珍惜、爱护公共财产,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集体观。

3.5 训练显性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适应

体育课可具化为“职场仿真”场景,提高特定职业必须具备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素质及良好的仪态、听力、视力等方面的显性素质。例如,对车船维修专业的学生,可开设搬重物、滚轮胎等练习,训练其力量素质;对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开展负重泅渡、水中救助等训练,提高其救助能力;对农林、地矿专业的学生,开设登山、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对公安、安保类专业的学生,通过攻击仿真人或学生对练,掌握搏击过程中攻击和防御的动作;对商务类、接待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可设置形体练习,修正其仪态;对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夹弹子、握弹力器等练习,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展团队游戏练习,提高其协作与沟通能力等。

4 结 语

高职体育教学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健全人格包括具体的人从心理状态到价值理想及社会责任、法律意识、国家观念等多方面良好的综合形态。体育与思政融合,可以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敬业精神;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争先意识;培养规则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训练显性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适应和自信。

猜你喜欢

显性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