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2018-07-14刘苑鑫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表象心理素质体育教师

刘苑鑫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1 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健美操是我国高等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道德品格等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练健美操的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与高校积极推广健美操、大力宣传健美操运动价值有关,而且与当代大学生对美与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有关。然而,在高校全面发展健美操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忽视大学生心理训练的问题。

与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体育项目相比,健美操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特殊的要求。健美操运动有自身的项目特点,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套动作都需要学练者长期、反复、坚持不懈地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练者必须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坚强、自信、不服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经历风雨见彩虹”。另外,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采用了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为大学生学习、参与和传播健美操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许多高校的健美操俱乐部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偏重健美操运动技能训练,而忽视大学生的心理训练,从而使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表演与竞赛时出现胆怯、自卑、紧张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他们在表演和比赛时出现失误。

基于以上问题,高校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肯定心理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肯定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技能发展与个人健康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策略。

2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内容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心理训练是指体育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练者(大学生)形成使用健美操教学、训练、表演和比赛要求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心理素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运动潜力,促使他们正常发挥或超长发挥技术水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的心理训练内容如下。

2.1 培养大学生参与健美操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大学生只有对健美操运动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健美操教学。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比较偏爱于选择田径、篮球、足球、游泳的常规体育项目,而对健美操项目兴趣不高。有鉴于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培养大学生参与健美操教学的兴趣。

2.2 强化大学生的健美操运动知觉

健美操的学练过程是一个知觉、了解和认识的过程。健美操运动通常有欢快的伴奏音乐,并且需要大学生穿上精美的服饰、拿上专用的道具。若大学生没有较强的知觉,就无法跟随音乐的节拍做出正确的动作,无法与队友完成流畅的配合,也无法通过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表现出健美操的魅力。知觉来自感觉,但不同于感觉,它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若没有较强的知觉,大学生在健美操表演或比赛中会出现很多失误,形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2.3 注重大学生的表象训练

健美操所有的动作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让大学生懂得健美操每一个动作或每一套动作的时间表象与动作表象。其中,时间表象包括速度、频率、持续时间,而空间表象包括方向、路线、幅度与力量。建立正确的时间表象与空间表象,能够让大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表演或比赛时坦诚、自信,做到胸有成竹。

2.4 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健美操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记忆思维。良好的记忆思维能够让大学生准确、牢固地记住健美操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体育教师给他们做的动作示范。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大学生衔接新旧知识的重要能力。最后,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应让大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勇于冲出思维定式,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技术动作。

2.5 加强大学生的意志训练

对于初学健美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学练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动作不协调、柔韧性差、音乐节奏跟不上等。当出现这些问题后,体育教师一定要鼓励大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另外,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大学生,体育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订训练方案,并在训练过程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立刻给予纠正。

3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策略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3.1 表演训练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健美操表演活动,或在校园内表演,或在校园外表演。与比赛相比,表演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没有严谨的比赛规则约束,大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享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表演,大学生平日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情感压力会得到充分释放,形成自信、坚强与阳光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表演训练法通常安排在阶段训练的后期和比赛的前期进行。

3.2 模拟比赛训练

体育教师应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模拟比赛训练。所谓模拟训练,是指体育教师按照健美操比赛的条件和相关要求专门安排的训练。由于比赛环境相似,且比赛规则使用真正的健美操比赛规则,因此大学生在参与时能够产生一种仿佛在正式比赛的心理状态。虽然与真正比赛有一些差异,但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战心理,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经常参与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在赛场上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模拟训练应贯穿于健美操日常训练中。为了增强训练效果,体育教师应寻求学校领导与后勤人员支持,全力模拟出最接近真正健美操比赛的环境,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刺激。模拟训练越接近真正的健美操比赛,心理训练的效果越好。模拟训练的方法既可以是语言形象模拟,也可以是实景模拟。采用何种模拟,由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定。

3.3 实战比赛训练

表象训练又称为念动训练,它是指体育教师运用健美操的运动表象,并结合大学生的自我暗示,让大学生在头脑中重复再现过去完成的正确动作形象,回忆与再现,唤起他们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表象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表象再现能力与表象记忆能力,调节他们的紧张心理,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动作技术上。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在大学生学习成套动作间歇时间与比赛开始前进行表象训练。在表象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强调大学生认真细致完成动作时的肌肉感觉。一个动作练习的念动要连续重复5~6次,持续时间是10~30min。大学生在训练时要高度自觉。另外,体育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在每天早起之后或每晚睡前1h自行进行表象训练。

3.4 自我提示训练

自我提示,是指大学生在完成动作时,有意识地对完成的动作进行检查而采用的训练方法。运动结束后,良好的自我提示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节奏感与准确性。同时,它还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大学生自我提示的内容主要有2个:(1)动作的关键性要领;(2)完成动作时的顺序。刚开始训练时的自我提示最好说出声,这样能加固记忆。等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心中默念。动作完成后,及时的自我提示能大大减轻大学生的紧张心理,提高了他们接下来动作的稳定性与准确度。

4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要点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技能训练属于生理训练,它解决的是大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度等问题。与生理训练不同,心理训练解决的是大学生在健美操学练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如胆怯、自卑、紧张等,促使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基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特点与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体育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每个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不同,在学练健美操时也暴露出不同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切身实际为他们制订出最适宜的心理训练方案。在心理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个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另外,体育教师要格外注重他们的发展性,要以健美操教学培养与发展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2)注重心理关怀与疏导。与生理上的问题不同,心理上的问题产生后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健美操运动技术复杂,大学生必须要经过长期、刻苦地学练方能掌握。当遇到问题与挑战时,一些心理素质较低的大学生难免会出现长期抑郁、压抑等心理。对此,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指导一下,而是要在课程结束后从“教师”转变为“朋友”,与大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不仅要关怀他们的课上表现,还要关怀他们的生活。(3)加强体育教师心理训练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具备较强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但在心理训练方面能力欠缺,无法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鉴于此,高校领导应加强体育教师在心理训练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在具体工作中,高校领导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学校、地区、全省乃至全国举办的有关于健美操心理训练方面的专题学习。为了增强效果,高校有必要将心理训练纳入体育教师考核评比中。

5 结 语

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从表演训练、模拟训练、实战训练与表象训练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

猜你喜欢

表象心理素质体育教师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