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2018-07-14刘鑫
刘 鑫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体育舞蹈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同时兼具竞技特性和欣赏娱乐特性的运动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许多高校逐渐引进了体育舞蹈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课时少、难度大、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导致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低下,教师很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体育舞蹈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有效性。
1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舞蹈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校在教学思想上受应试教育影响深重,教师及学校领导在教学时只重视学生专业课的成绩,强行灌输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未能对体育舞蹈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但其他社会发展所需求技能十分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考量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优劣的核心条件,因此学校领导不断地压缩体育舞蹈教学的时间,减少相关的资金投入,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建设上去,保证最直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视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方式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落后的原因不仅与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有关,还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在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采用简单粗暴的灌输教育,重视动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对体育舞蹈精神内涵的理解。在教师教学能力上,许多体育舞蹈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学基础和科研能力,对先进教学理念的接受能力较差,且高校缺乏对教师的培训。还有一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从事教学,以舞蹈甚至健美操教师替代,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有效性很难提升。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安排中都明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教学时间过于短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体育舞蹈教学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而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体育舞蹈知识,这就导致体育舞蹈教学缺乏一定的深度与细致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学习到体育舞蹈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自身的体育舞蹈水平并没有很大帮助。
1.4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
现阶段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很少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且学生身体发育已处于成熟阶段,对舞蹈基本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差,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接受过相关的课外培训,这就产生了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差异。除此之外,学生个体差异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技术动作的掌握、舞蹈内涵、节奏感等。学生个体差异给体育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教育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师无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体育舞蹈教学的进步。
2 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2.1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够将人体的优美通过体育舞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们亲自体验、感知舞蹈形式以帮助其更加具体的认识美、理解美,更直观的感受美。以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动作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舞蹈动作的优美,激发他们的肢体表现力,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标准的肢体动作,让其从中感受动作的优美,而这一过程也完全实现了视觉与肢体语言的和谐统一,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将体育舞蹈的这种育人功能更加透彻地展现。
2.2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本身是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具备其他体育运动的功能,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全面且复杂,不仅有幅度小、节奏快的碎步、垫步、小跳等,还有幅度比较大的跳步、跨步等都能够满足身体锻炼的需求,而且体育舞蹈中各种蹲起、转身、跑跳等动作还能加强身体的协调性。体育舞蹈本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弹跳力、力量、耐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长时间的舞蹈练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2.3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不仅有属于体育项目的功能性,也具有舞蹈的娱乐性质。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艺术形式,因此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社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业上的压力,还同时面临来自生活、情感、就业等各方各面的压力,但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的十几年生活中并未真正接触过类似的问题,这就容易使学生心理发生扭曲。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舒缓压力、释放负面情绪的作用。
2.4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体育舞蹈教学是结合了体育教学的运动培养和艺术教学的美学欣赏于一身,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甚至校园文化带去美的享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引导学生体会校园文化并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之中,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上述的积极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独特的校园风景线。
3 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
为适应现代教学发展,各高等院校应将体育舞蹈教学向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评析舞蹈动作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标准的舞蹈动作,也可以和学生自身的舞蹈动作做对比,逐一比较分析,让学生记住动作要领并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也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及时改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各高等院校还应合理地建设教师队伍,要多培养教师的创新观念,还可以引进一批高学历的体育舞蹈教师。当然,作为体育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并结合各自的特点,将舞蹈课程合理设置,以增强课程的活跃性。同时,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来单一的、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
3.2 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根本,上文已经提到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各院校的学科特点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体育舞蹈教学必须与之相契合。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多是针对舞蹈专业学生设定的,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相符,体育舞蹈教学对高校学生而言其主要作用更应是培养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审美能力的教学及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意境和内涵,掌握基础的舞蹈技能和分类。要加大体育舞蹈教学的整合力度,明确体育舞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提升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满足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目标。课程安排上除了要重视实用性,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确保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均能符合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
3.3 加强舞蹈教学设备建设
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要引进能够满足体育舞蹈教学所需的基本设备,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丰富教学形式,满足各种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设施。体育舞蹈教学需要各种专业的锻炼设施和教学设备,但是由于以往对体育舞蹈教学重视不足,很多高校没有完善的设施建设,设备老旧。当学生处在设施齐全且专业的舞蹈环境中进行学习,外界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学习的正向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会更加重视体育舞蹈教学积极意义。相反,如果学校无法提供完善的设备,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
3.4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会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舞蹈水平的掌握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便传授舞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以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可以采用模拟表演、分组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营造良好的校园舞蹈文化氛围
普遍认为体育舞蹈教学仅存在课堂教学中,其实不然,各院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舞蹈的课外活动。众所周知,大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学校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舞蹈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学校会成立舞蹈社团或协会。在节假日时,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汇演或舞蹈比赛等给舞蹈社团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学生爱上体育舞蹈。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体育舞蹈水平,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们在实践中通过创新、编排的舞蹈节目,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舞蹈的喜爱,还丰富了对于舞蹈的认知。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舞蹈才干,也创造了良好的校园舞蹈氛围。
4 结 语
虽然现阶段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各高校已逐渐认识到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开始就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展开交流和研讨,期望通过各高校及广大的体育教师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切实推进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