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精神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2018-07-14钱思辰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规则

钱思辰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高效率的高校体育教学会给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好处,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高校体育的授课效果。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体育精神教育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

1 体育精神内涵的概述

体育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意识,它能够体现体育运动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表现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展现着体育人的无穷智慧和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精神可以激发运动健儿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有了体育精神的出现,体育运动被提升了一定的境界。

体育精神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是运动员的最高信仰,正是因为体育精神的存在,各国运动员才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和体育运动,即使赢得了比赛也不骄傲,没有赢得比赛也不气馁,而勇于拼搏,不轻言放弃,这正是体育精神的体现。

体育精神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理论供大学生学习,它要通过不同的体育运动展示出来,让运动员和观众都能体会到体育精神的存在,通过比赛来展现公平公正、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不仅激励着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还能够鼓励所有中国人民为中国梦和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2 体育精神对道德层面的体现

2.1 体育健儿为国争光体现爱国主义

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他们为国家带来了无数的荣誉,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被世人所认识的体育强国。他们每天重复着枯燥的训练,过着宿舍和训练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有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为的只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竞技水平,使自己保持最适合参加比赛的竞技状态,即使身体满是伤病也依然坚持,在世界级的各大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为国家争光,这种体育精神的展现正是受到了爱国主义的鼓舞。

2.2 勇于拼搏体现为了梦想不懈奋斗

体育运动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品质,体现出人们为了胜利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自己所属的团体努力拼搏,争取为自己的一方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体育竞技比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大学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必须具备的,能够不断激励他们为梦想不断前进,努力学习,所以体育精神中包括的勇于拼搏精神激励着大学生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2.3 尊重规则体现了公平意识

为了使体育竞技活动更加公平,国际运动委员会为各项体育运动制定了相应的规则,规则的存在能够使体育运动更加有秩序,为最后的胜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当然规则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分出胜负,它能够使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更加平等,运动员们能够站在同一平台比赛。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尊重体育运动的规则能够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加深对公平状态的理解,意识到规则的作用,以便更加顺利地对大学生建立公平意识。

2.4 团体协作是集体主义的重要体现

体育运动中包含许多团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这些运动都属于团体运动,需要各个队员之间相互配合,每名队员都需要发挥各自的长处,与队友互相沟通,不能在运动中只想着展示自己,要懂得与队友配合,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成功,只有队员之间相互合作,最后队伍取得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这样的体育运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们明白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5 永不放弃体现了坚忍的意志品质

坚持体育运动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样有些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游泳、长跑等是对体力和心肺功能都有一定要求的有氧运动,这些对体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需要我们学会坚持,一般来说,长跑的最后几百米都是靠意志力拼下来的,当体力被耗尽之后,意志力能够支撑我们完成剩下的运动量,意志坚定的人往往可以坚持直至整个运动结束,而意志力薄弱的人可能会选择半途放弃。体育精神提倡永不放弃,这种精神是坚持不懈的体现,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3 以体育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集体观看较为重大的体育赛事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和意志品质的磨炼,教师不仅应注重体育活动的实践,还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体育精神的传递,进而做好德育教育。教师应组织大学生观看奥运会等重大赛事,通过观看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来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从比赛中感受运动健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激发其对国家的热爱,通过观看运动健儿为国家拼搏的过程,激励自己不断拼搏努力,为梦想不断奋斗。

3.2 适当开展多人参与的体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扬和传递体育精神,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开展多人体育活动,如组织班级排球友谊赛、拔河比赛,2人3足跑等需要多人配合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让中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课堂的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队友之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以大局为重,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为班级荣誉着想。

3.3 借助体育活动培养规则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提倡,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还能让学生学习体育精神,在体育精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讲究规则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要时刻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而进行体育活动恰好能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减少早退、迟到及无视课堂纪律等不尊重规则的课堂情况出现。

3.4 适当开展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竞赛

体育分为两种,分别是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一般来说,竞技体育属于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的专有名词,通过紧张刺激的比赛形式决定排名;而高校体育课大多普及全民体育的运动形式,倡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锻炼身体,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是十分有利的,但不适合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入竞技体育的运动方式,适时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之间良性的竞争关系,以便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朝着目标努力。

3.5 面向高校学生推广体育文化

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体育文化的推广强度还不够,许多学生无法切身体会体育精神的内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光凭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品质培养的过程,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各高校应大力宣传推广体育文化,让体育文化影响每一名大学生,以此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4 结 语

体育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动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将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政品质及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精神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借助各种体育活动来向学生传授体育精神,让学生们能认识到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并努力发扬体育精神,在大学里树立规则意识,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让学生在体育精神中不断体会人生的道理,将体育精神融入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规则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体育运动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体育运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