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研究

2018-07-14侯会生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民族体育

胡 悦,侯会生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滋养我国不断繁荣和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国家赖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团结的精神所在,是凝聚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的向心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石,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时代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强国的道路上,需要弘扬我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深入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如何传承、保护、自省、自信。而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重要的社会作用。首先,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挖掘与保护、创新与发展,都需紧密围绕在党的统一方针下完成。其次,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传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其特殊作用会极大地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此外,发挥民族体育文化的优势在党的十九大文化建设中,挖掘其潜力,展示其特有的文化优势,建立更大、更多元化的市场体系,既促进整个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性,又帮助经济走向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在文化多元化、认同化的时代潮流中,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民族体育文化也将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和交融。因此,在新时代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自信,研究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必将成为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重要之举。

通过文献调查与整理分析,目前有关我国党的十九大文化建设研究成果较少,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祁述裕的《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文章,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创新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体现了辩证思维。沈壮海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文中提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主线和主题。储著源在《以关键词频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一文中指出,报告全文中“文化”一词出现79次。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文化自信”高度相关、紧密相连。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党的十九大文化研究是主要集中在梳理文化重要性的文本论述上,即便提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也缺乏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性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与策略。而针对民族体育文化与中国社会特色社会建设的关系,和探寻民族体育事业在新时代发路径的研究更为匮乏,有待我们科研工作者做进一步深入的整理,分析和研究。

1 落实党的十九大文化建设的精神,加速推进民族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1.1 自信是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最为根本、最为深邃、最为持久的源泉与动力。我们讲文化自信是基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基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文化自信从本质属性上讲就是文化认知、文化自省、文化认同。如何做到这3个方面:首先,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其次,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这个大背景和外环境,深入分析和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社会变革,看清历史,摸清形势。最后需要我们以建设中国特色注意现代化强国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保护多元文化并存,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积极主动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大胆自信的面向未来。

实现民族的自知、自省、自信,就要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摆到重要日程。民族体育事业是新时代下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地方民族文化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把民族体育文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教育,文化建设的考评体系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族文化体育重点项目,做好民族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工作的制度性管理。研究者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地方体育史志的挖掘、梳理、撰写工作,巩固历史文明成果,正确反应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做好保护,传承和弘扬文化自信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把民族体育工作落实到城镇、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1.2 创新是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员金世斌强调,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体育工作的核心是要实现中国特色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转化要坚持我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易剑东教授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新时期深化体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创造性转化。党的十九大首先明确了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针对民族体育文化就是民族体育服务于人民,让人民身心愉悦与健康,服务于社会就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不断探索民族体育文化新时代的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不断的改革、拓展、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当代人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精神文明要求,并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56个民族,民族文化百卉千葩,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职责,而创新则是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如何创新?首先,要应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完善和重塑民族体育,针对一些粗糙、不规范、低水平、危险系数高不好普及的运动项目,要科学系统化评估其文化价值,进行整改重塑,使其规范化发展,提高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其次,为了更好地保护、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大胆借鉴西方体育优点,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探索和推出科学合理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内容、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升民族体育表演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繁荣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最后,还要加强改革民族体育工作的体制和方式方法,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人人兼有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责任和热情生动的新局面。

1.3 教育是民族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7年10月18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自信的国民,特别要从对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抓起,这是重中之重。民族体育从属于民族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完善人格的关键,良好的民族文化体育教育为我国民族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就必须把民族体育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民族体育教育就需要大力宣传和传承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构建适合现代化的民族体育方式,转化传统体育教育模式,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从校园衍生到家庭、从家庭辐射到社会,逐渐推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政策的号召, 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课间活动,设置民族体育选修课、专业课、校本课程、通识课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学习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系统全面了解民族体育文化,同时定时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从事社会民族体育宣传活动和教育活动,从不同层面上满足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需求,注重学生民族体育文化高等教育,培养民族体育接班人,方可持续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此外,要加强民族文化人才保护,培养一大批国际水准的民族体育人才。积极建设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团队、课题研究组,创建民族体育文化基地,文化教育园等,形成尊重民族体育文化,尊重民族体育人才的良好氛围。

1.4 互联网是民族体育发展的主要传播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部分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有8次提到互联网,强调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这说明要建设真正的文化强国需要让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应用和提升。

根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早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产物,需要用现代化手段加以宣传,管理和传播。互联网不受地域、时间限制,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文化信息的平台,手机APP、微信、微博、在线教育等多样化的互联网传播途径,为人们文化互动与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时代,研究设计与构建民族体育文化的互联网体育产业,如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电子书、APP等不仅能够拉动和加速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同时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合理利用互联网科技与传统民族文化科学有机的结合,提高民族体育文化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民族文化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将为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网络发展空间。

1.5 国际合作,招商引资是民族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必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一直奉行“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策略。针对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招商引资则是一项涉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大工程。加速民族体育产业文化国际发展道路,首先要通过开展民族体育科学文化论坛民族民俗优秀艺术作品展、民族体育竞赛等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际文化组织参与,扩大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根据本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文化资源,做好招商引资的顶层设计,按照产业链去吸引企业入驻,精心包装,服务至上,把握好时机,增强招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面对世界多元文化冲击,民族体育文化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视角,充分展现民族体育特有的魅力,挖掘艺术价值、健身价值以及娱乐价值,让世界友人观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艺精湛的民族体育作品,同时注意选择适宜的交流形式、合作模式、传播途径,加快民族体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此外,在新时代下,跨国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需要积极扶持地域民族文化,充分挖掘边防文化巨大潜力,加强跨界民族交流与互动,既有助于民族地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稳固边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在党的十九大文化精神引领下推动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策略

2.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保障。全力保护和传承当地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营造民族文化认同,打造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建设与交流。

2.2 以传统民族体育赛事,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为文化互动纽带,建设和谐民族文化区域园。

2.3 加大力度发展当地蕴藏丰富的体育旅游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建立民俗品牌效应,发展多元化经济,促进民族地区商贸的良性循环。

2.4 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引进高科技人才同时,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学校施展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优势,拓展当地教育资源。

2.5 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力,建立互信的合作平台,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民族体育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