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书文化的美好陶冶煦育更多人

2018-07-14□赵

民主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梅六艺赵孟頫

□赵 圆

吴梅影部分作品书影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她热血沸腾,为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乐事找到了更大的动力。她信奉“诗言志,歌永言”,这些年,在流行写宫斗、写穿越之时,她在解读诗经,写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立足集美大学的讲堂,她说,要创新,首先得继承,路子要正,方法应得当。

她,就是民进会员、集美大学教师吴梅影。近年来,她围绕中国传统的诗书文化撰写、出版系列图书,参与公益讲座,为将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身体力行,以己所为奉献社会。

记者: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很深的情愫,可否讲述一下其中自己的故事?

吴梅影:父亲原为我取名“吴姝”——取《诗经》中“静女其姝”之意,希望我做一个安静美好的女子,知书达理,温柔敦厚。

酷爱古典戏曲的母亲深爱秦瘦鸥戏曲小说、被誉为“民国第一言情小说”的《秋海棠》——她与父亲相识并结缘的书,以书中小女孩梅宝名字为我命名“吴梅影”。我的孩提时代,母亲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孩子,听她讲“狸猫换太子”,讲包拯与大宋开封府,讲八贤王,讲樊梨花,讲孟丽君,讲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乃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之所在、魂牵梦萦的根。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自己近些年的创作经历?

吴梅影:自写《诗经趣味》开始,这几年,围绕中国传统的诗书文化,陆续有一些作品问世:《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在《书法报》连载时,题为《赵松雪:旧时王谢堂前燕》)《说书:翰墨流传知几许》以及宋四家“北宋星空下”系列之《苏轼:一樽还酹江月》《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其实就是想以自己的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一些实际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吴梅影

从《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继而《说书:翰墨流传知几许》,到“宋四家”系列,这几年在书法上所花笔墨多些。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由此而知,书法的重要。它的美,毋庸赘言。

关于书法教育,现在国家很重视,社会上大众研习书法的热情也很高。个人认为,要创新,首先得继承,路子要正,方法应得当;要讲功夫,切忌浮躁,遵循章法。回归晋唐,乃是学习书画的不二法门。

具体创作时,比如赵孟頫、苏东坡、黄庭坚等,结合史实,采以小说的叙事,虚实结合,一是为了增加可读性;二是围绕其生平、际遇、作为展开,多谈些书画成就。在叙述中普及书画常识,在故事中寓教于乐。

记者:很多读者不仅爱读您的书,还对您一些作品中的小标题情有独钟,可否借由您几本书的小标题说开来,谈谈诗与书的美丽邂逅?

吴梅影:几年前,写作《诗经趣味》时,想怎么样能把“诗”讲得通俗易懂、又能抓住读者的心?确定书中小标题时,动了一番脑筋。要说“诗”,最好的阐释方式,莫过于《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因此,由韩愈说诗“正而葩”开始,书题全用的三字句,既以《尚书·尧典》贯彻始终,又以“风雅颂”“扬之水”“夜未央”“思无疆”等诗中句子来诠释,感觉别有韵味。

写作《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时,由欧阳修《秋声赋》引出,以四字句为小标题,“四无人声 声在树间”,既暗示松雪生命中秋天到了,书法技艺日趋成熟,又以这张其中年所作传世名帖、欧阳修之《秋声赋》开始,以倒叙手法,埋下伏笔,娓娓道来,讲述赵孟頫的书画人生。

2016年教师节,朋友听风雅集《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小标题,以献恩师、献给所有教师,觉得妥妥帖帖:

登临目送南国晚秋

松雪梅影清名雅言

翩翩晨风青青蕙兰

木秀于林堆出于岸

明月别枝清风夜半

润物无声教泽及远

文采风流星光灿烂

《说书:翰墨流传知几许》最初各章小标题均采用论书名句,比如王羲之用的《晋书》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经过仔细考虑,改为“此曲只应天上有”。随后,所有章节也就全用七言诗(部分为七字句)了。就连副标题也用的宋人诗句“翰墨流传知几许”,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挚友水云,戏集《说书》目录成十个,今录两则以惠读者:

其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

江左风流王谢家。

爱读秦碑兼汉篆,

留将一面与梅花。

其二:

淡写丰神高写韵,

态浓意远淑且真。

重帘不卷留香久,

除却读书都让人。

《苏轼:一樽还酹江月》一书书名之所以没用“苏东坡”,而采用“苏轼”,是为了和后面几本书保持一致:这套宋四家系列“北宋星空下”,四家都用名不用字,比较正式,比如,《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至于目录,用东坡自己诗词句来诠释最好不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见幽人独往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以山谷诗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来开始说他,本身即自带一份期待。五章标题为:“桃李春风、江湖夜雨、京华烟云、摩围山中、宜州晚唱”,由诗始,由诗终,好一个“诗意黄庭坚”!

记者:可否谈谈您以“诗书里的中国”为题的几次公益讲座?

吴梅影:中国古代以六艺教化大众,可以说是以诗书立国——西周以来,围绕经史子集等儒学著作,兼及释老,“诗言志,歌永言”,美刺比兴,吟咏讽颂,以之维持一种彬彬有礼、温情脉脉、和谐谦让的社会生活。隋兴科举之后,以六经取士,并因此而崛起特有的庶族文士的阶层,与固有的豪门士族相颃颉,维系着中华几千年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古中国士子和贵族需要掌握的六种技能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孔子晚年整理“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即培养“六艺”所倚重的六部儒家经典——可以看出其中诗、书的重要。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个人理解,当然是广义的,指包罗万象的儒家经典。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诗书、礼仪等,知道自己的来处、根本。

我们现在谈文化复兴,讲到文化中国,讲到中国元素,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时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其他艺术设计乃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可以从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其营养、取其精华,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之出彩。

记者:这些年您坚持以中国传统诗书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和写作的主题,初衷是什么?

吴梅影:前些年,宫斗小说流行一时,我就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呀。比如李时珍、张仲景、苏东坡、赵孟頫、傅山、伊秉绶、西泠八家……都可以写、应该写,要让子孙后代知晓他们的故事、以他们为荣,要更多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于逐渐的陶冶煦育之中,润物无声,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我想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投身其中,汲取养分,深挖细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猜你喜欢

吴梅六艺赵孟頫
扫除凝滞 独下论断——吴梅《南北词简谱》的曲调句式研究谫论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吴梅《钧天梦传奇》的发现与考论
试论吴梅《奢摩他室曲丛》之编纂及版本选择——以《紫钗记》为例
赵孟頫《汉汲黯传》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