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各类民俗博物馆建设

2018-07-14河南

民主 2018年1期
关键词:活态民俗文化民俗

【提案背景】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正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也加快流失。民俗博物馆是保护、宣传、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民俗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迫在眉睫。就目前情况看,民俗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难题主要有:民俗博物馆的身份定位存在问题,政策支撑落地难;公共宣传薄弱,社会认可度较低;民俗博物馆的收藏和管理水平低,运行风险因素多。

【具体建议】

1.启动公办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细化对民办民俗博物馆的政策支持。将民俗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放到与历史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地位。有针对性地放开民营博物馆场所的要求,最好能提供公有场地免费配置,并对日常的管理给予经费支持。资助社会力量开展民俗博物馆建设。引导社会资本资助民俗博物馆,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民俗文化的研究、宣传、推介、普及等活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民俗文化保护。

2.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合理开发民俗资源。加强自我宣传,让社会了解民俗博物馆,吸引观众走进去。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传媒手段,将丰富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给社会大众,让人们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要有经营意识,将旅游人群作为重要观众来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必不可少,而民俗博物馆作为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和历史脉络的窗口,又拥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政府部门应将民俗博物馆作为旅游路线上的一个环节,使民俗博物馆有固定的观众来源,也同时反促经济的发展。

3.科学制定静态展示措施,强化活态传承功能。在通过静态物品的展示,宣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活态方式的传承,长期保留传统文化。可以结合旅游开发、庙会、艺术博览会等平台,合理利用,适度开发。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民俗博物馆,进行原汁原味的活态展示,并且传授有兴趣的年轻人相关技艺。让参观者亲身参与与民俗相关的活动,不局限于单一的视觉感知,应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些文化知识,从实践中领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活态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活态文化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