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2018-07-14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46000

大众文艺 2018年8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数字化服务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246000)

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的数字化建设,能把政府给予大众的全部公共文化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与设施、还有运营架构、监控体系、服务模式均转为数字化这种理想的形态,如此,就突出了该体系在当前建设上的“智能”特征;而且以其本身体现的公益性、基本性、简洁性、以及均等化与大众化的属性,形成了利于共建共享的高端公共文化氛围。

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内涵与现状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来讲,一般有下列3项主要内涵。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数字化:在这种服务当中要考虑大众在欣赏标准与需求上的改变,尽量创造更佳的、基于数据化的有效服务与不同产品,以充实其服务内容,不但要把以往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相关产品,经数据化形式的转换,使之成为能借助当前的信息载体来运作的服务与产品;而且还要根据当前信息载体的现实情况,在公共文化层面给予新颖独到的服务与产品。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数字化:考虑对信息手段、以及传播工具的使用情况之后,深入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既要把以往的服务模式朝着数据化方向转变,使之成为与数据化有着紧密关联的服务模式;同时,也要开发更适合的数字化服务模式。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数字化:这种运营上的数字化必须要以服务的目标与产品、服务手段、以及相关设施与人员等实现数据化为前提,借助数字化运营平台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加强了探索,于201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截至目前,已重点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整体效能得到显现。三大惠民工程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构成了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的重要支撑。

二、数字化环境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数字化环境下,群众文化服务部们可以积极地利用数字化的环境来为民间文艺团队搭建数字化平台,细化数字化资源的管理,挖掘大众文化的创造力,以实现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为民间文艺团队搭建数字化平台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最主要的团队组织,就是群众文艺团队,它在该体系建设当中显现着无法取代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其广阔的群众根基、新颖的文化产品、深远的文化影响、高效的文化传递,来达到人们多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极大的促进了该服务体系的大众化、以及基本化。为了增强民间艺术团队的艺术实力,有计划的组织它们到文化馆内进行排练,并指派专门人员对排练进行正确的引领,然后,让艺术团队再进入社区推广传递优秀的民间文化,我们借助各种有效的数字化推广工具,科学制订排练计划,并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汇聚各界力量实施公共文化活动,联合奋进、协力创建艺术素质强的团队,如此,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建设当中,就能持续产生大量的群众文化优秀活动、以及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对于优秀团队来讲,需尽可能的凸显公共文化本身的特性(如:基本性、公益性、简洁性等),各团队均可借助我们给出的数字化平台,来实现彼此沟通、以及演出,从而为大众营设理想的文化氛围。

2.细化数字化资源的管理,挖掘大众文化的创造力

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是繁多的、丰富的,若要处置与显示如此繁多的资源,使管控更合理,更便于大众接纳与利用,就必须对这些数字资源做出细化调配,制订从内容的全面采集、到内容的加工与传递、再到内容推广等严密的管控流程,并制订细化的内容管控标准,以及细化相关人员的调配和训练、还有所需的各种支持等,一般可参考已运作多年的大规模商业在线平台。

经数字化所得到的文化资源,其显示形式也是丰富的,既有视频与图片,亦有文字与音频。而推广途径也由以往的报刊、广播等逐渐转为现代的网络与微信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该数字化的资源不但能视、能听,而且还要可感、可触,经吸纳文化资源精髓,开发出具有欣赏性、情趣性、公益性、且显示形式较为丰富的产品,符合目前的欣赏标准,能广泛吸引民众,使参与者可通过深层了解当时的文化环境,来强化对文化内容的认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借助现今较常用到的O2O模式,线上显现非遗和其它民俗产品,侧重于文化感触、联系,线下可与大众互动探讨文化感触的过程,不但增加了线上的关注度,利于挖掘大众的创造力,还为这类非遗项目拓展了影响范围。再比如故宫博物院,这两年故宫的数字化文化建设一直热度不减,从火遍全国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推出了多个全方位数字化展示藏品的App 应用,每部作品颇具特色各成体系,将古老的文化通过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还利用尖端数字化技术,以虚拟现实作品为载体,相继完成几部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并开发出几款少儿益智游戏,深受欢迎。群众文化服务部门应该借鉴这一良好的数字化文化传播形式,对群众文化加以传播和推动,促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局面下,迫切需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内容,增强文化本身的活力,并使公共文化服务能体现简洁性、公益性、及时性、均等性。

参考文献:

[1]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分析[J].社科纵横,2007,22(2):37-39.

[2]李少惠,王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44-48.

[3]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16-20.

[4]张晓明,李河.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08(3):5-8.

[5]刘文俭.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2010,17(3):80-83.

[6]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1):134-140.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数字化服务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