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8-07-13沙明辉
沙明辉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堂教学时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经常参加教师培训中观摩一些美术教学大师的课时,感到如饮甘醴,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了美术教学的规律,把美术课教“活”了。
美术欣赏课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所谓“操千曲而后晓的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它是直接以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精华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知识寓于到具体作品分析讲解之中来,让学生掌握美术的欣赏能力。
一、要把美术课看成“活”的学习对象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艺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古人把艺术的运用自比作“行云流水”。我们中學美术教学也应追求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避免单调、刻板、僵化,使美术课堂教学思路“活”起来,这对教与学都有益处。
七年级上册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用饱满的构图,强烈而又单纯的色彩,张扬富有个性的笔触,表现出勃勃不息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强烈之爱。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给作品换一个标题,并与原标题比较。学生对此极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积极的讨论比较中,逐步了解印象派画家的风格,人物的命运, 美术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构思作品的独具匠心。
二、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
传统教学之所以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和艺术水平存在差异,使其对艺术作品领悟快慢、深浅有所不同。美术欣赏教学不应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标准”鉴赏与分析“结论”,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欣赏,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让他们从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中潜入到欣赏对象中,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有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的机会,从而圆满完成交流欣赏体会,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教师在上述环节基础上归纳整理,把学生的体会上升到新的理论知识,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
从大师们的美术欣赏课里,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了。在他们的美术欣赏课中,我听到最多的话是“行不行”“是不是”“这样好吗”等引导性的话语教学目标由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我的任务是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受到尊重。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课堂也才会真正活起来。
三、授予学生以欣赏作品的内容和方法
美术欣赏课的组织和实施,不但要紧扣作品本身,更应从分析意象、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人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会欣赏的方法。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深刻地说明掌握方法的重要性。
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的欣赏书本上是这样评述:构图合理、构思巧妙、笔法简练、潇洒自如、寥寥数笔使荷花蝌蚪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真是美不胜收。以上评述虽然辞藻华丽,但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并不准确、具体,只是泛泛而谈,学生更无从理解这其实是所有名画家写意花鸟画乃至国画的共同特点,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花拳绣腿式的欣赏套路而已,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欣赏能力。欣赏这件作品我们不妨按如下步骤操作:①在出示作品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小猫戏镜的录像,为作品欣赏作提示,然后再出示作品,让学生感受“蝌蚪戏荷花,反被荷花戏”的生活情趣(内容欣赏)。②将用多媒体技术处理掉作品浸染的笔墨效果后的画面,与原作比较,让学生理解中国画所特有的笔墨情(形式欣赏)。③让学生欣赏多媒体技术改变画面布局后的《荷花蝌蚪图》,并与原作比较,让学生理解作品构图对表现内容(意境)的作用(形式欣赏)。
四、师生见解与教师教学的互动性
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说、想说,而这个平台就需要教师去搭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给以引导,师生在共同参与、平等切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