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比较视野下成都女性思想状况调查※

2018-07-13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成都群体

●徐 睿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作为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在这一新时代理所应当将思想和行动统一于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新时代、新女性的新贡献。那么,女性在这一时代的思想现状如何,有哪些特征,怎样促进女性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和心态,紧紧围绕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成都市妇联与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合作,于2017年年底共同开展了“成都市女性思想现状”专题调研,以成都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展现成都女性当前思想特征,同时,提出贯彻十九大精神,发挥妇联引领作用,促进成都女性思想健康、热爱学习的几点建议,期望能对政府出台增进女性在新时代建新功、立大业的政策措施有所助益。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线下问卷642份,访问了成都市9个区(市)县18个街道(乡镇)51个社区(村)的642位居民。调查样本基本人文特征如下:

1.男女性别构成与样本性别配额相符。配额为0.33:0.67,实际调查为0.327:0.673。调查男性是期望能为女性研究对象提供一个参照。

2.样本以青年人居多。25-50岁的样本占比75.4%,16-24岁的样本占17.9%,51岁及以上占6.7%。

3.样本中已婚者居多,占73.1%,未婚者24.1%,离异、丧偶和同居合计2.8%。

4.学历分布基本呈“M”型。初中和大学专科占比较高,分别为27.9%和21.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和研究生及以上占比都很低,分别为0.5%和2.0%;小学/私塾与中专/中技占比相当,前者8.4%,后者9.5%。

5.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占72.6%,其次为共青团员17.1%,中共党员7.2%。

6.大部分受访者没有信仰,占比72.7%;其次为信仰共产主义,占比21.0%;第三是信仰佛教4.7%;信仰基督教、道教、其他民间宗教的合计1.6%。

7.流动人口样本占比30.5%,这与成都市流动人口约占成都市常住人口30%左右大体相符。

8.职业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公司职员居多,占比24.3%;其次为服务业人员、小商贩/个体户,占比分别为12.0%和11.8%;专业人士、工人、自由职业者等占比均处于3%-10%的范围。

9.自有住房样本占比62.1%,租/住廉租房、亲友房、私人房合计占比35.1%,住集体宿舍2.6%。

10.个人月收入以5000元及以下的居多,占比达88.2%。其中收入为0元的有11.5%,收入在5001-10000元的占比10.7%,10001元以上的只有1.1%。

二、性别比较视野下成都女性思想状况特征

已有女性思想状况调查②基本仅调查女性群体,缺乏从性别比较视角出发对女性思想状况展开的研究,而女性的思想状况与社会整体的思想状况,特别是男性的思想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本部分即通过与男性样本的比较,在更契合现实的比较视野下展现成都女性的思想状况特征。

(一)女性比男性的国家荣誉感、人生掌控感更高

女性对国家成就的荣誉感更强,更加赞同穷困的自我归因、人生的自我掌控,在上述三个问题上女性的平均得分都高于男性,而得分越高表示越赞同。

图表1 国家、社会认同感、自我掌控感的性别差异

(二)女性比男性更有参政热情

受访女性对政治参与持更为积极肯定的态度,平均得分均高于男性,女性更加乐于相信参加投票选举有效果、自己的想法会受到重视、有兴趣参政、参政有用等。

图表2 政治参与的性别差异

(三)女性比男性更认可成都发展的成效

受访女性对成都的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社会治安、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惩治腐败等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普遍高于男性,平均得分基本高于男性。

图表3 对成都发展评价的性别差异

(四)女性比男性更满意生存现状

受访者对工作满意度、家庭关系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中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打分在7分及以上的占比均较高,而女性的满意度情况又好过男性。换言之,女性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更加知足。

图表4 生存现状满意度的性别差异

(五)女性比男性的性别平等意识更强

我们将性别平等意识分解为对8个观点的看法,发现:女性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性,女性更加渴望性别平等,对女性能力的信心更强,对女性在领导岗位的占比有更多的期望,认为男性应该主动承担家务,男女平等需要积极推动才能实现;相反,男性更加主张“男主外女主内”,更加赞同挣钱养家主要是男人的事情,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图表5 性别平等意识的性别差异

(六)女性和男性都非常关注社会大事

与刻板印象中女性只注重家庭不同,受访女性对身边大事也非常关注,特别是看病就医、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房价高等,关注的比例均在30%左右;男性群体关注的事项与女性基本一致,仅位次有所差异。

图表6 对社会大事关注的性别差异

(七)女性和男性的社会信任感均较高

受访者对11类人群的信任度总体较高,不过女性和男性的信任度平均得分(均值)近似,且sig值均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对不同群体的信任度不以性别为转移,女性和男性对不同群体的信任情况与受访者总体对各人群的信任度情况基本一致。

图表7 人群信任度的性别差异

(八)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宽容度无明显差异

女性和男性对现在社会宽容度的打分非常近似,前者打分7.12,后者打分7.21,均认为社会宽容度较高,且sig=0.958,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具体到对不同群体的接纳程度,除了婚前同居,sig=0.004<0.05,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他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sig值均大于0.05或0.1。对于婚前同居,男性群体中非常能接纳的比例达18.1%,女性这一比例只有8.6%,女性群体对婚前同居大多持比较接纳的态度。

图表8 社会宽容度的性别差异

(九)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公平感有所不同

女性对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公平感,对财富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均低于男性(均值越低公平感越低,同时sig值小于0.05),但在高考制度公平感、司法与执法公平感等方面,女性和男性差异不明显。

图表9 社会公平感的性别差异

三、促进成都女性思想健康、热爱学习的建议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和女性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影响女性思想状况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生活压力。那些压力大的女性更多的否定女性社会角色,性别平等意识较弱;更倾向于认为社会不公;国家自豪感及自我掌控感都较低;对地方政府的工作持较为明显的否定态度;政治参与热情也不高。鉴于此,我们结合成都女性思想状况的9个特征及生活压力对女性思想的巨大影响,建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指导,充分发挥妇联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广大妇女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意识,坚定不移跟党走。一要解决女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缓解女性压力,推动女性心态走向积极乐观正向。二要发挥妇联优势,助推女性投身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我认同,逐渐形成包容进取向上的良性心态。

(一)排忧解难,缓解压力,促进女性思想心态正向发展

1.改善民生,增强女性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改善民生,保障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然而,受访女性群体中56%的人过去一年为物价上涨,生活水平降低所困扰;近40%的人表示子女教育费用太高,房价太高;超过30%的人表示医疗开支太大,家庭收入低;20%左右的人表示收入来源不稳定,赡养负担重。此外,年老女性、女性公务员对养老保障待遇的公平感较低;女性工人群体对城乡待遇的公平感较低;女性农民群体不太满意医疗服务,商人不太满意经济发展现状,无业/失业人员不满意扩大就业的举措。鉴于此,政府应持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积极回应不同群体的公平诉求,不断增强各年龄段女性群体、各女性职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类女性群体。

2.强化妇联服务意识,为女性解难事办实事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在促进女性提高思想认识方面可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调研。妇联组织应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就妇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对事关妇女发展问题深入思考,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妇女需求,推动解决女性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女性发展。

二是深刻学习领会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充分考虑不同女性职业群体的差异,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活动。调查显示,女性专业人士、公务员最希望妇联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健康保健、学习培训及文化素质提升的活动;女性商人/雇主,最希望开展女性文化素质提升和健康保健活动;女性工人、小商贩/个体户群体最希望开展生产经营、致富创业和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女性服务业人员、公司职员最希望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和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女性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最希望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和家庭教育活动;女性农民、离退休人员最希望开展家庭教育和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女性无业/失业人员最希望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和扶贫帮困活动;女学生最希望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和学习培训。

3.引入社会组织,更好地满足女性的服务需求

受访女性群体中71.3%的人需要社区教育培训服务,68.1%的人需要社区女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66.4%的人需要融洽邻里关系服务,63.0%的人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58.3%的人需要社区提供放学托管服务,57.4%的人需要钟点工服务。针对上述情况,建议积极培育能为社区提供院落自治、邻里互助、扶贫济困、慈善公益、养老照护、幼儿托管、健康咨询等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打造业态齐备、消费放心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为女性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便捷化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女性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4.营造适宜女性生存发展的社会氛围

构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两性平等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消除妇女发展的观念障碍促进社会改变传统的两性角色定位,优化女性生存环境。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增强女性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增强女性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增进全社会依法维护女性权益的共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女性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张旗鼓树立、宣传女性先进典型人物,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表彰规模,使广大妇女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发挥妇联在家庭和社区领域的工作优势,开展文明家庭、幸福家庭等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促进女性思想心态积极向上

1.全面推动成都建设学习型城市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议,成都在全市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类教育机构举办成都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效展览,吸引居民参展,激发居民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自我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参与全民读书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参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动员各类媒体机构广泛宣传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动态,大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

2.完善女性终身学习的服务支持系统,夯实学习基础

终身学习的服务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机构。调查显示,57.2%的受访女性对健康保健类的学习内容感兴趣,49.6%的对娱乐休闲类的学习内容感兴趣,48.6%的对家庭生活类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此外受访女性也对语言文字类、信息技术类、公民素养类等提升文化素质的学习内容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资源应既重视实用性,也要重视素质的提升。

从学习机构的选择来看,受访女性更愿意选择的教育培训机构依次为:高校继续教育机构,34.7%;电视大学/开放大学,28.2%;企业中的教育培训机构,27.3%;业余大学,26.2%;社会培训机构,22.2%;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等地区学习场所,21.1%;职业院校,12.0%。显然,女性对教育培训机构的选择是多元的。因此,建议整合和完善上述机构,形成一个以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为枢纽,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和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为支撑,业余大学和社区学院为基础,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为补充的终身学习服务圈,及时响应和满足女性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发挥妇联优势,引领女性投身终身学习

近40%的受访女性表示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进行继续学习的主要困难,没有时间和不知道学什么则是位居二、三位的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23.1%和14.6%。可见,有计划的全面推进女性终身学习是解决女性践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持之以恒的推进成都女性终身学习计划的落实就显得非常必要。建议:进一步加强成都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建设,推出满足不同群体女性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的课程;加强基层“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妇女干部培训学校等阵地建设,以及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在成都的学习点;做好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对接,扩大非学历与学历教育贯通的试点;发挥基层妇联动员组织优势,深入村(社区),发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女性在生活中学习提升,让学习成为习惯,在学习中成长成才。

4.净化网络思想空间,创建泛在健康的学习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女性也不例外。问卷调查显示,网络学习是成都女性群体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受访者中28.0%的人都经常用这一方式学习。然而,网络环境的思想氛围对人们的思想状况会有很大影响,网络社会思潮多样化,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也在传播。因此,要增强网民,包括女性网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素养、帮助网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良好的网络思想氛围,创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泛在①环境。

此外,妇联要积极打造“网上妇女之家”②。构建办公网、服务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互联网+妇联工作新格局。依托主流媒体,发挥蓉城女性官网和蓉城姐妹微信公众号、成都妇女微博、舆情监测平台等新媒体的组合作用,在网络上高举旗帜、亮明身份,集聚强大的巾帼正能量,在广大妇女中倡导文明理性发帖,帮助广大妇女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引领全市妇女统一思想、积极拥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市委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奋斗。

注释:

①终身学习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泛在学习”,即7A学习,也就是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地方(Any where)、任何时间(Any time)、利用所拥有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Any way)获取所需的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与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

②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自2016年9月起实行。《方案》提出打造“网上妇女之家”。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成都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在成都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