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位国际视野抓创新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2018-07-13张永强

乡音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企业家制造业

文/张永强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省科技厅副厅长

河北是制造业大省,还不是制造业强省,根子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支撑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足。面对产业转型中的市场与格局,一些企业家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缺乏战略眼光和创新创造意识。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我省制造业尚处于转型期,大部分企业小而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差。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不利于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技术供给的有效衔接。三是研发投入偏低、研发机构偏少。我省规模以上制造业80%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15%的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开支占其销售额的比例不足5%,仅有5%的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7.61%建立了研发机构,仅有11.5%开展了研发活动。四是高端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省制造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优秀人才外流严重,创新发展和人才成长环境与兄弟省市及周边相比差距较大。

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体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总体布局,在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要在产业引领、企业培育、要素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精准发力。

一、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如美国为重塑制造业领导地位,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拟建立45个创新中心,目前已建立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未来轻量制造、合成光电制造、柔性混合电子制造等7个创新中心。我省已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在制造业细分领域重磅打造几个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创新中心。

二、培养创新型企业家。组织实施制造业领域创新型企业家培训工程,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省委党校筹办全省优秀企业家和高校院所高水平科研人员专题研讨班,为产学研对接交流搭建重要平台,培养和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和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组织一批优秀企业家到国外培训,提高企业家国际化战略化水平。

三、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孵化机构。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化创新平台,对我省企业在境外设立、兼并或收购海外研发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离岸孵化器的,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

四、支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对标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及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运作、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经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要赋予其人员聘用、经费使用、运营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的自主权,在科研设备进口、项目申报、财政资助、政府采购、用地供应、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发展成为新型研发机构。

五、发挥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作用。借力承接疏解北京创新资源,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争取国家制定出台支持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措施,特别在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科技人员薪酬分配、股权激励等方面出台一批政策,争取布局雄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六、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体系。围绕制造业研发、产业、应用配套,京津冀联合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采取三地共同编制、统一发布申报指南,共同评审、统一确定重点项目,分别支持、协调开展绩效评估的模式,加大联合出资力度,资助两地或三地科研团队合作申请项目,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加速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应用,力争三年内京津技术成果输出到河北的比例达到10%。

七、着力打造创新联盟。充分借鉴深圳国家TD产业创新联盟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一批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健全联盟法人治理结构,采用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建立规范、紧密、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发挥联盟在制定行业标准、共性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共享、打造高端品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真正体现企业主导、产带学研、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导向。近期,建议重点选择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设计、绿色制造等领域组建创新联盟。

八、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成果转化。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强与冀财基金以及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对接合作,探索成立制造业领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子基金,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企业家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