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13苏丹
苏 丹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因此,乡村景观越来越受追捧,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成了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对规划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探析如何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以期能为相关方面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园林景观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建设,城市中的园林景观绿化项目逐渐增多,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工作之余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因此,可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一些乡村景观,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1 乡村景观发展特点
1.1 地域性发展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自然资源都有很大的区别。要想充分发挥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点,就必须了解当地的文化。在景观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体现都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乡村景观地域性特点非常明显,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保护,同时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对当时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文化保护的重要体现。
1.2 生产性发展特点
乡村景观与乡村居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乡村居民体现的是积极勤恳的生产特点,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中时,要将这种生产性特点展现出来,弘扬我国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城乡经济的发展更具特色,也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充分展现我国人民的“正能量”。
1.3 生态性发展特点
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更加原生态,要想在城市景观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的特点,就要保持原生态这一特点。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所有的景观建设和乡村元素的应用都要符合国家对景观建设的要求,让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持续优化。另外,城市景观建设要体现乡村景观的原生态特点,体现乡村的魅力,促进让乡村与城市同步发展。
2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
2.1 为城市增添生机,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农民开始涌入城市生活。调查发现,目前城市中的农村居民已经占据半数以上,导致居民的生活压力增大。每天面对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和高楼大厦的兴建,人们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城市缺乏生机。面对这一情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重视园林建设,渴望有一个静谧、舒适的空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是,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大都距离城市较远,在越来越多的干扰因素的困扰下,部分人就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尤其是在城市中成长的青少年和儿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农业劳动带来的快乐,也缺乏对正确价值观的体验。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建设,给人们提供了更加放松的场所,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到农业劳动中,为其成长增添一份快乐。
2.2 体现环保理念
城市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城市发展中最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而环境的不断恶化也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环境恶化非常严重,如雾霾、PM2.5等,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威胁,更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城市中最常见的就是高楼大厦,而绿色植物相对较少。另外,车辆的增多造成了尾气排放量逐年上升,仅靠道路两旁的植物不足以吸收这些二氧化碳,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呼吸新鲜空气。而如果将乡村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通过大面积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就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适宜和舒适的居住空间。所以,在城市景观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元素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2.3 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城市景观园林中的乡村景观建设,不仅仅是让城市园林展现大自然的魅力和植物景色,更是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体现。但是,以往人们认为乡村景观就是指一些建筑或者植物,忽略了对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导致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也让我国的优秀文化得不到保护和继承,无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乡村景观的保护都是一种损失另外,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青少年和儿童缺乏一定的劳动锻炼,认识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中融入一定程度的人文历史景观,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但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还能让更多的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样一来,既能增添现代都市的文化内涵,更是宣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亟待转变
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存在大量自行拆旧建新的现象,许多“欧陆风住宅”出现在乡村中,严重破坏了乡村肌理和景观风貌。这种忽视地域传统、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的行为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建设美丽风景园林首当转变人们的思想。
3.2 乡土特色流失
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村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日益增加,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日趋完善,使得乡村能够享有同城市一样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的是“宽马路”、“大广场”、“新洋房”这样城市化设施的大量涌入,打破由地域、历史、文化形成的乡村景观,对乡土特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3 缺乏生态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在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乡村固有的自然因素,加之一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造成了只是片面的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乡村景观自身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原生态的自然驳岸被冰冷的混凝土所取代,许多当地树木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硬质铺装和造型奇异的景观树,这些都使得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4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对策
4.1 尊重自然,强化山水田园意境
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山水田园景观展现是园林建设的最佳模式,可以丰富的体现园林景观的生动感,对这一类型的景观建设需要对乡村山水和自然环境等进行一定的改造和管理。在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与当地的文化特点,让山水田园意境完美体现。另外,还要加强对景观园林的山水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城市设计思维,挖掘山水空间文化内涵,提高人们针对历史文化和归属感指引工作,采取融于整体的结构、传统肌理和保护历史文化手法,提高针对地域风貌特色认识,提升人们针对乡村文化审美内涵。
4.2 观光农业型景观的建设
观光型的农业景观的建设,是将农业景观与观光旅游向结合的重要体现,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让景观实现观赏性和生产性,是城市文化、劳作乐趣与科技相结合的体现,通过观光型农业景观的建设,让风景园林更具特色,绿化的效果也相对明显。比如说:在城市郊区的园林建设时,可以以农业性景观为主体,将农业劳动与当地的风俗等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产生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又可以实现风景园林的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内容。通过对休闲生态景观的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垂钓、采摘、花卉欣赏等,确保景观建设的娱乐与经济价值,推动乡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4.3 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体,是以农业为主的包括农、林、牧、副和渔等生产性活动的景观类型。生产性景观可以看作是人类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结果。在规划设计生产性景观时应遵循:1)应在较大的空间区域里对其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乡村景观的整体性。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从农田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综合考虑现有农田景观资源,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在不影响农田生产力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农田景观的观赏价值。2)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适当发展现代农业,从农业现状资源情况及周围城市人群的需求出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将农业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安排现代观光农业的规模、布局、以及开展项目等内容,切实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4.4 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充分发挥景观在“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要求中的作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乡村景观环境是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管理和居民生活在物质和空间上的投影,是乡村振兴的物质载体。目前,乡村建设已完成从新农村建设向美丽乡村建设的过渡。我们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人文景观更需要慎重,不能复制黏贴、生搬硬套、形成形式与传统文化不入的局面,更需要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结合,需要考虑到园林的实际情况,以与环境相互协调为前提,不能出现资源破坏、生态恶化、粗制滥造、重复建设、城市化转向严重、特色不强的问题。
5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加入乡村景观的元素是提升整体景观完整性和美观的重要体现,乡村景观的加入不仅仅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生态保护作用,还能够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无论是是对环境的保护还是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融入乡村景观之后,可以让更过的城市居民了解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是推动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契机,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