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及对症治疗
2018-07-13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11)
1 前言
生猪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病害,此病困扰生猪养殖产业由来已久,是导致仔猪长势迟缓、高致死率的重要诱因。重视腹泻病的防控,是引人注目的世界性话题。而做好仔猪腹泻病的防控工作,首要的重点是调查好诱因,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落实好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2 猪腹泻的病因调查
调查分析猪腹泻诱因,主要有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之分。
2.1 非传染性诱因
仔猪先天消化机能不全,有研究证实:出生前仔猪的肠道是无菌的环境。在出生后24h,逐渐有大肠杆菌、乳酸菌、真杆菌等菌群定植,进而形成了仔猪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据优势的话,肠道消化系统就会正常。后期在仔猪吃食饲料过程中,加上不良应激的刺激,肠道菌群失衡、消化系统紊乱、有害菌群繁殖过量等等,都可造成腹泻病的发生。
生猪管理不善,受到冷风应激,保温不当等等,导致自体免疫力降低时,同样加重腹泻病的感染概率。
2.2 传染性诱因
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同样会导致腹泻病例增加。
比如:病毒性腹泻,像是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等等。细菌性腹泻,像是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 、沙门氏菌引起的“副伤寒”等等。还有寄生虫性腹泻,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包括:球虫、蛔虫、线虫等;其中以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普遍。
3 猪腹泻的对症疗法
3.1 非传染性腹泻的治疗
消化机能不全造成的腹泻,治疗重点在于均衡肠道菌群,增强消化酶活性。可尝试用:添加酶制剂,确保各种消化酶的正常补充,消除消化不良诱因;添加有机酸,比如:用1%的乳酸、2%的延胡索酸、3%的柠檬酸等等,对提升饲料利用率都较好;添加乳清粉,同样有利于促进肠道内乳酸菌群的繁殖,对降低腹泻感染率效果不错。
管理不善,不良应激刺激造成的腹泻,重点在于优化生猪养殖管理措施,做到:早断奶早补料、合理调整母猪泌乳、坚持全进全出、场地彻底严格消毒,确保场内清洁卫生干燥,对降低由此而造成的腹泻效果不错。
3.2 传染性腹泻的治疗
3.2.1 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目前对此类病型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的重点,在于改善饲喂管理条件,做好养殖猪场的接种防疫工作。同时,临床治疗以防继发细菌病感染为主,用口服微生态制剂、选高敏抗菌类药物等等治疗。
因轮状病毒感染而造成腹泻,重点确保乳猪吃好、吃足初乳,通过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能力。一旦有感染病例,可通过补液盐,防脱水,补充营养等措施实现症状的缓解。同时,注意场地环境的卫生。目前,接种有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苗,防疫效果不错。
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等病例,对症治疗的重点,口服补液盐,注意仔猪的保暖。母猪产前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接种,通过吮吸母乳仔猪能获得不错的免疫保护能力。
3.2.2 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主要从饲养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1)在产前14~21d注射本场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具有很高的保护率。(2)伊克宁是对大肠杆菌等胃肠道疾病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仔猪哺乳期饮水给药,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沙门氏菌、梭菌等引起的仔猪腹泻: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饲料、饮水中添加氯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有效防治胃肠道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等引起的腹泻,在仔猪黄痢等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预防性饮水投药一周。
3.2.3 寄生虫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合理有效驱虫,是控制此病的关键。一般的驱虫程序,仔猪35~70日龄,例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产前3个月和产前1个周,分别驱虫1次。空怀猪、种公猪、空怀猪,每年驱虫3~4次。基本上,能控制住寄生虫性腹泻的发生。
4 体会总结
在生猪生长发育期间,尤其是仔猪阶段,感染腹泻病症是常有的情况。分析其诱因,有非传染性因素,比如:仔猪先天消化机能不全,当机体受到不良应激刺激,自体抗病体质降低时,就有感染腹泻病例的可能。有传染性因素,比较常见的就是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等。
考虑到腹泻常见多发性,重视此病的防控,对健康生猪养殖意义重大。为此,非传染性腹泻,消化机能的重在均衡肠道菌群,增强消化酶活性。管理不善的重点在于优化生猪养殖管理措施。而传染性腹泻,病毒的腹泻多数无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的重点,在于改善饲喂管理条件,搞好接种防疫。临床治疗,以防控继发病感染为主。细菌性腹泻则要结合药敏试验遴选高敏抗菌、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寄生虫性腹泻,以规范驱虫管理为上册。
总之,控制生猪腹泻病不是毫无举措,防病的重点在于用心,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具体,这样杜绝腹泻病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