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
2018-07-13
(湖南省衡南县云集镇动物防疫站,湖南衡阳 421000)
我国畜牧行业在近年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养殖行业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用药的不合理性使得疗效差,且对资源及资金造成了较大的浪费。除此之外,用药的不合理造成我国生猪养殖户受到打击,且耐药性的提高造成病猪无药可用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产品的质量,最终对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 用药误区分析
在诊断上,一部分基层兽医缺乏对疫病流行的认识,从而导致诊断的失误。甚至一部分基层兽医在对病猪进行诊断时,仍旧采取的是传统方式,对于猪病的诊断不会对病因进行分析,盲目地采用青霉素及链霉素等药物,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并且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从而出现用药剂量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导致病情的加重及治疗难度的加大。
兽医人员在不适宜的时机对猪群进行接种疫苗,不仅不会发挥出疫苗的作用,同时疫苗的毒力也无法对疫病的发生起到控制作用。一部分基层兽医在预防方面,对于猪群的传染病在未深入进行检测的前提下就盲目地进行疫苗接种,从而严重威胁到猪群的健康。
2 解决措施
2.1 提高基层兽医专业知识
对于兽医而言,为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对生猪疾病以及相关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生猪药理学、生猪学以及病理学等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对兽药的成分、用量、作用以及用途等内容进行了解,如此才能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有效。
2.2 加强临床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兽医应该通过“望、闻、问、切”方法进行详细检查,同时还应该有效地结合病历变化、尸体解剖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以此来初步判定及预测病猪为普通病还是传染病等。若怀疑病猪为传染性疾病则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对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等情况进行进一步确认,主要原因在于对病毒采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3 对症用药
(1)抗菌活性
通常对于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抑菌药物及杀菌药物两类,其中杀菌药物主要指的是该类药物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例如青霉素类;而抑菌药则指的是该类药物仅仅只能对病原菌生长繁殖起到抑制作用,而无法起到杀灭作用,例如四环素类。因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对危急的病例采取杀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得选用抑菌药物。
(2)抗菌谱及适应证
兽医在确定病原菌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选取抗菌药物或窄谱抗生素等药物。例如对于并发感染、病因不明以及混合感染等状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广谱抗菌药或对抗菌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
(3)药物动力学
在对消化道感染疾病进行防治时,应该选择肠道难以吸收或不易吸收的抗菌药物,以确保药物在消化道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对于庆大霉素及吡哌酸等给药方式为口服;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应该采用从尿液排出的抗菌药,如通过肌注给药方式的青霉素类等药物;对于呼吸道感染的病猪应该采用如阿莫西林为例的宜肺组织有选择性分布的抗菌药物。
2.4 给药方式
根据病猪实际的病情缓急与药物性质及用药目的来对给药方法予以确定,一般来说,根据药效的发挥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对于病情危急的病例,应该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寄生虫或肠道感染病例应该采取口服,对于临床上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病例应该采取内服合并注射给药的方式。在对病猪采取混饲混水饮水的给药方式,或者采用直肠及黏膜给药时应该对其均匀度及浓度进行控制;对于防治体外寄生虫及疥螨时应采取皮肤给药。
一部分疾病在经过短期及单次的给药后,病情便能得到恢复或痊愈;但对于大部分疾病需要反复多次地给药,需要一定疗程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对于普通的解热镇痛以及利尿症状在病情得到缓解后便可停药,再针对病猪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传染病治疗需要确保足够疗程,待症状消失后的1~2d停药,否则便会因诱导细菌或疾病的复发产生耐药性。通常情况下,感染性疾病的杀菌药1个疗程在3~4d之间,最短为2~3d;磺胺类抑菌药物治疗1个疗程通常为5~6d,最短3~5d,一般不会超过7d。对于换药的原则应该严格遵照连续3d正规用药的情况下无效便可换药。
2.5 用药方法
药物的剂量与治疗效果通常呈现为正相关,但对于药物的剂量不可盲目加大。极量为最大的治疗量,因加大剂量而导致的中毒症状被称之为中毒量,临床用药超过极量致死被称之为致死量。通常情况下,用药时首次用量的加倍为突击量,此后便按照常规量进行治疗。一般药物剂量为50 kg猪等同于2倍成人剂量,25~30 kg左右的猪等同于一个成人用药剂量。
若临床用药时,药物的剂量对于千克用药量进行了准确标明,则需要按照实际病猪的体重对用药剂量进行认真计算。给药次数通常为2~3次/d,例如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如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因而具有时间依赖药物,维持药效的关键因素在于其用药的药物浓度应该超过最小抑菌浓度时间;对于具有时间依赖型的药物为了确保能够达到最大的杀菌率,应该将血药浓度/最小抑菌的浓度维持在8~10倍之间,通常可采取注射1次/d的方法。
2.6 增强机体免疫力
为了增强猪的机体免疫力,可以通过免疫抑制病的预防接种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向猪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方式来提高其机体免疫力,现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的免疫增效剂包括中药制剂,例如香菇多糖以及黄芪多糖等;细胞因子制剂中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以及植物血凝素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维生素类以及左旋咪唑等药物,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能够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进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同时对于饲养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应激,为猪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或避免猪群发生继发性感染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需要于猪幼崽断奶前的7d及后7d在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配以七清败毒散粒,旨在避免呼吸道及黄白痢疾病的发生。并且于母猪生产前的7 d及后7d内,在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板青颗粒配盐酸林可霉素与硫酸霉素,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母猪产前产后出现无乳综合征及感染。
2.7 妊娠母猪禁忌
对于妊娠母猪而言,若采取如硫酸镁及缩宫素等直接收缩、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抑胆碱药以及敌百虫等剧毒药药物,均可能会导致其出现流产中毒死亡。除此之外,如血虫净、利巴韦林等药物、云南白药等需要慎用,对于伊维菌素则不得进行超大剂量的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兽医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对诊治经验进行摸索与总结,尽可能地避免猪病的用药误区,确保畜牧业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