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中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018-07-13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农牧局,河北涿鹿 075600)
1 生猪传染病的预防
1.1 定期组织生猪体检,了解生猪健康状况
定期组织猪群体检,做好猪群检疫工作。到位的体检工作,能确保养殖户了解猪场传染病情况,掌握地方猪场疾病扩散情况,提前对有异常情况的病变做处理,防治猪病在猪群中扩散蔓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养殖生产期间,对生猪生长情况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配合做好接种防疫工作,确保猪群有高抗体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1.2 定期组织接种疫苗,增强猪群免疫能力
接种防疫疫苗,增强猪群免疫能力,是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关键。而接种工作的安排,要结合猪群生产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当仔猪35日龄后,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开始下降,此时机体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降低,需要安排第一免疫接种。而待到65日龄时,则要安排二次接种防疫。接种选择的疫苗,务必要质量到位。禁用质量不符合标准,甚至有过期疫苗。接种疫苗的操作要规范,使用的疫苗要现配现用,接种动作要轻柔,确保准确的接种位置,确保高接种成功率,确保接种工作的科学高效。
1.3 注意舍内通风降温,确保猪舍干燥凉爽
闷热潮湿的室内环境,是各种细菌滋生、繁殖的得力环境。为此,注意通风干燥,对降低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效果要好很多。建议条件允许的,可在舍内安装喷头,改善通风装置,加上电子空调等等,确保舍内温度恒定。同时,注意调整圈舍结构,增设通风设施,配套遮阳网,使着舍内空气始终流动,为健康养殖生猪创造得力的条件。
1.4 搞好舍内清洁卫生,严格猪场消毒管理
生猪生长处在的养殖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很多户主往往易忽视猪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同时,缺乏维护养猪场环境卫生的意识,大大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概率。为降低这些病毒细菌传播感染病害的概率,养殖户务必对养殖环境做妥善处理,注意加强舍内清洁卫生,严格场地消毒管理,自源头上清灭各种传染病传播感染的可能,以增加猪病防控的效果。消毒期间选择的消毒药剂,务必要安全低毒高效,合理使用以减少对猪群的安全威胁。同时,严格消毒管理,减少致病菌对猪场的污染,确保消毒工作的长期有效。
1.5 重视仔猪选育工作,无公害处理病死猪
养殖户做好早期仔猪选育,而且,树立高度的传染病防控意识。选育的仔猪,要切合养殖实际情况,有着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对本地条件有强的生长适应性。选购的仔猪,早先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适应猪场养殖环境。养殖期间,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流行,应第一时间及时隔离诊治。治疗无效病死畜,深埋、焚烧等无公害处理。病情较严重的,由防疫工作人员就防病技术做科学指导。同时,指导户主清理病猪养殖环境,注意养殖设备工具的消毒,避免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蔓延。诊治无效的病猪,焚烧或者深埋。
2 生猪传染病的治疗
2.1 猪瘟
首先在确诊的情况下紧急注射猪瘟疫苗,10kg以下的注射20头份,10kg以上的体重每增加10kg加注5头份,最大用量50头份/猪。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可使用卡那霉素(30mg/kg,1次/日)。对证治疗:补液、强心、利尿等。
2.2 猪高致病蓝耳病
治疗感染猪群,100ml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按说明使用),每头肌肉注10ml,每日一次,连用2次。复方花青素5g+阿司匹林1g+阿莫西林2g混合溶水500ml喂服,一天两次。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d后再接种一次。使用0.2%的过氧乙酸对猪群带猪消毒。
2.3 猪嗜血杆菌病
一旦确诊本病,应对病猪与同栏未病猪及早注射大剂量抗菌药。经验用药:头饱肟钠十庆大霉素,肌注,一天一次;阿莫西林十庆大霉素,肌注,一天一次。危重病例首次静注。若有舒他西林代替阿莫西林也可,其剂量应由舒他西林内所含氨苄西林钠来计算,特别适于有关节炎型的病例。
2.4 猪圆环病毒病
用抗生素治疗猪圆环病毒病无太大的效果,仅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仔猪断奶后3~4周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关键时期。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尽可能减少对断奶子猪的刺激。避免过早断奶和断奶后更换饲料,断奶后要继续饲喂断奶前的饲料至少10天;采用中国香港奥邦白金肽肌肉注射,稀释本品后摇匀,形成均匀的混悬液。治疗量:本品发病前期注射150kg体重,后期注射100kg体重。预防量减倍。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会取得明显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