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中有害细菌的危害及防治

2018-07-13赵夏特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肉毒沙门氏菌腐败

邰 丽 赵夏特

(1.内蒙古赤峰市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内蒙古赤峰 024000;2.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1 概述

细菌(Bacteria)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分布于水中、土壤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其数量巨大,分布面广,成为生物类群的主要组成种群之一。广义的细菌即指无细胞膜包裹的一大类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是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原始单细胞生物。人们常说的细菌是狭义上的概念,是指肉眼可见的细菌,所指的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类,其细胞结构简单,缺少细胞核、膜状胞器及细胞骨架,直径小于长度,细又短的原核生物。细菌对低温的耐受性是极强的,在-190℃环境下存活多年,有芽孢菌可抵抗较高温度,无芽孢菌很容易被灭活。在环境水分达到15%以上时,细菌容易生长繁殖,因此,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水分含量的掌握对控制饲料中细菌的产生也是极为重要的。

饲料中的细菌可能来自于饲料生产,处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外界污染,营养成分高,含油脂成分高,水分含量高的,如:植物动物作物的饼粕类饲料及原料,或由含菌物产生的饲料,如:青贮饲料,蛋白质饲料等,在消毒不到位的情况下,饲料中细菌含量不易控制地增加,其中有许多细菌可以造成饲料腐败、变质、变色、变味,甚至产生毒素,这种变化对畜牧养殖造成极大危害。危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家畜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饲料而患病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另一种是导致饲料霉败的细菌产生分解毒素,使采食的家畜中毒,与此同时霉败也影响了饲料的适口性,其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

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一直以来是作为衡量饲料中总的细菌繁殖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细菌总数指的是单位饲料中不考虑种类的总的细菌的个数。我国采用的细菌总数计数方法是:饲料的菌落总数。统计饲料菌落总数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代表着饲料的清洁状态,是作为一种标识,提供给生产者和使用者作为一种指导;二是可以利用菌落总数来推测制定饲料的储存期限,以确定其耐保藏性。

大肠菌属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一般认为这些菌属中的细菌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人或恒温动物的肠道、粪便或者是来自于大肠杆菌在环境中产生变异的菌种,所以若饲料中检出大肠杆菌,则表示该饲料已受污染,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将大肠杆菌是否检出作为饲料卫生质量的鉴定指标,又因为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大肠杆菌也作为饲料一般污染的指标,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饲料的指示菌种。一般肠道致病菌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动物的致病病原菌中有极大部分是属于沙门氏菌属的。例如:肠炎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霍乱杆菌、鸡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和鸡、猪伤寒菌等。由于沙门氏菌不属于腐败菌,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分解,不能产生吲唑,因此,即使饲草中该菌属细菌大量滋生,人们也不容易从味觉或者视觉上进行识别。此类菌属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数日甚至数月,故在不清洁的水池中可有大量的沙门氏菌的存在。

志贺氏菌是由日本医生、细菌学家志贺介发现的一种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菌类,这类病菌可导致人类和灵长类生物发生细菌性痢疾,是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俗称为痢疾杆菌。多发于发展中国家。志贺氏菌可分为4个群,分别为:志贺氏痢疾杆菌,也称为痢疾志贺氏菌;福氏痢疾杆菌,也称为福氏志贺氏菌;鲍氏痢疾杆菌,也称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也称宋内氏志贺氏菌。这一类菌属对酸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由强到弱的排序分别是:宋内氏杆菌,福氏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肉毒梭菌,也称肉毒杆菌,是一种可致命的病菌,也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该菌本身无致病力,但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该菌在繁殖过程中排泄产生了肉毒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烈的一种神经外毒素。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动物的粪便中偶尔检出、土壤中常可检出。此类菌的芽孢杆菌抵抗力很强,耐高温、高压,耐酸性环境。外毒素对低温耐受性强,碱性环境易破坏使其失去毒性。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因此在胃酸环境中不被破坏而易被吸收。

2 对饲料的危害

饲料中的细菌所能产生的危害,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菌可以产生腐败作用;二是细菌产生毒素,作用于畜禽导致中毒;三是在细菌分解养分的同时也造成了饲料营养价值的降低。

2.1 产生腐败作用

饲料中细菌种类很多,但是优势菌种决定了饲料腐败的方向和变质的程度。水分是引起饲料中细菌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水分含量多少影响细菌增殖的速度。一般说来,饲料中水分含量在12%~13%以下时,细菌的增殖是缓慢的,此种情况下,造成饲料变质、腐败及养分下降并不明显,但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温暖地区的地区,当饲料中水分或者表面水含量达到15%以上时,一些高蛋白饲料就成为细菌增殖的良好温床和培养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饲料,细菌增殖一般是各种腐败菌成为优势菌种,其表现是蛋白质腐败为特征。谷食类饲草料酸化腐败变质大多会发生产酸发酵,而此时饲草料的酸碱度值一般偏酸性,在5左右。

蛋白质饲料的变质,是由于蛋白质在菌类的蛋白酶及肽键内切酶的作用下,先分解为肽,进一步形成氨基酸AA,继而在相应的酶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各种腐败肽类、醇等。蛋白质饲料的腐败变质鉴别,从感官上就可得到可靠的结论。当蛋白被分解,饲料呈现的状态为硬度、弹性都有所下降,并且颜色也随之改变,闻起来有一种蛋白质被分解时的特殊气味。

油脂类的饲料酸败的程度与脂肪酸饱和度、氧气、水分及细菌的分解脂类的酶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水分含量及动植物残渣都可以促使酸败情况的产生。在油脂酸败的过程中,会产生特殊的刺鼻的臭味,这种臭味可以作为油脂酸化腐败的一个十分实用的指示。

2.2 饲料中病原菌的危害

(1)沙门氏菌的致病原因是菌体内毒素的作用,当畜禽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饲料后,病原菌会在消化道内大量增殖,经肠系膜淋巴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形成菌血症,肠道内的菌体崩解释放了大量的毒素,引起消化道症状,肠道内可出现炎性状况,家畜的表现症状很多为中毒性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不同生长阶段的畜禽,所体现出的中毒症状也各有不同。

(2)肉毒杆菌的危害

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嗜神经外毒素[1,2]。当畜禽食用了含有肉毒杆菌的饲料后,其分泌的外毒素由胃及小肠前段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尤以神经—肌肉连接处或神经末梢,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运动中枢的损害,表现为肌肉麻痹,多发性点状出血,解剖可见内脏有明显的出血点、水肿、充血,脑膜及脑也可有显著充血水肿现象。反刍动物发生肉毒杆菌急性中毒时可突然死亡,若慢性中毒也可迁延数月直至死亡。不同的家畜有不同的表现反应,但是也曾经有过自愈的病例。

3 预防及管控

对饲料中细菌病原菌的预防应从可能被污染的源头入手,也就是从原料的生产、运输、储存到加工成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再到养殖、饲喂各个环节的预防。既要防止外源性污染,又要预防饲料原料及饲料自身出现的细菌繁殖。

3.1 对饲料中易出现细菌污染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产管控

首先要把握好原料进厂这重要的一关。使用质量好的原料对生产的产品很重要,严防霉变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不使用病死畜禽及下脚料作为原料,有条件的生产厂家要加强原料进厂的首检排查工作。

(2)其次要防止生产区域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的存放,要与加工后产品隔离放置。

(3)通过发酵工艺制成的蛋白类饲料,应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减少杂菌,快速干燥是保证发酵类饲料卫生安全的有效措施。

(4)在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中,防止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污染,尽量减少卫生害虫及病菌可能携带的动物侵入,注意加强生产制造设备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

3.2 饲料产品的生产处理

将饲料原料粉碎混合后的粉状物通过用120℃~150℃的热处理后,将粉状料固化成型,经颗粒机挤压成型,在饲料颗粒制作的过程中的高温可将多数的沙门氏菌灭活[3,4],与此同时,这个过程的热压作用也可灭活其他许多病原微生物,比如对热抵抗力较弱的大肠菌的抑制灭活作用。这些有效地消除和缓解了有害成分的作用。

另外,饲料的膨化是对饲料的混合物进行加温、加压处理,并在极短时间内喷出压力容器或挤出模板,迅速降压,这是一个瞬时高温并且同时增大体积的一种生产工艺,在这个过程中饲料混合物产生了熟化、钝化和糊化等变化。由于膨化工艺也同制粒过程一样,甚至加的温度、压力都要比制粒过程要高,所以也同样可以杀灭饲料中的有害致病菌及微生物[5-8]。虽然灭杀饲料产品中的致病菌、细菌方法还有放射线照射、气体杀菌等等,但放射线照射成本过高,且辐射性大,很多人并不赞成采用这种放大灭菌。气体杀菌需要特殊的设备,且气体本身也存在毒性,在处理上也要加强重视,所以也并不被广大生产者采纳。

4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应将饲料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因为饲料是作为养殖业最基础的因素存在的,从生产源头入手,步步为营,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卫生监管,依据各生产环节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将饲料发生病原菌与细菌污染的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饲料行业执行的饲料卫生标准为GB/T13078-2017。涉及细菌总数的《饲料卫生标准》至今更新过三次,首次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1年7月16日颁布,并于1992年4月实施,标准代号为GB/T19078-1991;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发布了新的饲料卫生标准,对1991年版的标准做了第一次修订,标准代号为GB/T13078-2001。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细菌总数、沙门氏菌等菌种的检测方法,其中规定沙门氏菌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中不得检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如何既保障食品质量同时又要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养殖业,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摆在人们眼前,2001版的饲料卫生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7再次修订了饲料卫生标准,新修订的标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代号为GB/T13078—2017。本次修订的标准中饲料中细菌总数测定将鱼粉改为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同时沙门氏菌的测定将饲料改为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主要也就是扩大了对饲料原料的监测范围,这也说明国家对食品安全及畜禽养殖业的重视。提高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生产和使用能力,关系到我国基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肉毒沙门氏菌腐败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肉毒杆菌有多毒?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A型肉毒毒素防止面部美容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观察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