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2018-07-13
(莱州市程郭畜牧兽医站,山东莱州 261400)
生猪养殖中,猪链球菌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及危害性。该病菌致病力核心为毒素与酶的水平,组织中的细菌在干燥环境下可以存活几周,在高消毒条件下则存活性较低。因此,通常消毒药选择5%石碳酸、0.1%升泵、2%福尔马林溶液,有助于消毒杀菌作用。
1 猪链球菌病病原体分析
猪链球菌病病原体是不同种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结合血清学反应可以划分为20个血清群,其中A、B、C、D、E、F、L、R是核心,R、F群就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猪链球菌病出现的流行的链球菌分为C群、L群、D群、关节炎、E群。其中,E群链球菌引发的淋巴结脓肿较为常见。C群能够引发败血性链球菌病,该病菌致病力在于毒素与酶的水平。
2 流行病学分析
链球菌无论人或动物都有可能感染,生猪感染率较高。生猪感染猪链球菌病部位分为扁桃体、乳腺、鼻腔,在生猪肝脾、血液、大脑中都可以检测到该病菌。病死生猪一旦未科学处理病菌就会立即扩散;而伤口与呼吸道则是主要传染手段,不论生猪年龄、性别,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此外,架子猪集中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成年生猪不易感染。该病呈现散发性地方流行,新疫区发病率较高;夏秋为高发季节。
3 猪链球菌病疫苗进展分析
3.1 疫苗研究进度
目前,我国猪链球菌病疫苗分为弱毒苗与灭活苗。通过调查分析,伤害地区猪链球菌病病原主要为C群链球菌,带有一定的R群猪链球菌2型,使用以上有目标的菌株制成二联灭活疫苗有助于该病控制。猪链球菌病对新生幼崽安全性达到100%,依次使用2株疫苗强毒株攻击,对猪链球菌病2型可以达到全面防护。对C群的ATCC35246能够达到90%的保护。注射后一个月内生猪身体抵抗力有明显提高,30~35d展开二免,6个月后仍然能够达到较高水平。
通过对某地区临床分离的20株猪源致病性猪链球菌病基因分型条件下,选择分属3个血清型的4株毒性较强、免疫原较高的猪链球菌用于苗株。实践证明,这种疫苗对断奶幼崽、育肥猪、怀孕母猪、白鼠有着较强的保护性,没有不良反应,适合应用猪链球菌病的免疫整治。
3.2 基因工程疫苗基础研究
猪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存在M蛋白,抗原性较强。所以,展开了M蛋白的提取与实验了猪链球菌病亚单位疫苗。有研究结合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与胞外蛋白因子的基因排序,不同设计形成一对引物,将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SS2---1基因组为模板,扩大mrp基因1801--2513位序列与epf基因1785--2567位拍戏,建立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rp、pET32a--epf,获得诱导表达的不同中蛋白内有免疫原性后,使用融合蛋白MRP-EPF免疫新西兰兔,把最低致死量猪链球菌强毒株SS2-1攻击,兔的成活率达到50%,超出某个表达产物。证明:串联形式的融合蛋白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经过串联表达重组蛋白MRP-EPF,分析研发新一代亚单位疫苗可能性从而解决疫苗存在的影响因素。
3.3 猪链球菌2型疫苗研究和生产动态
通过选择猪链球菌2型SS2--1、SS2-06444SS2-7和SS2-N株对BALB/c小鼠 猪兔和普通小白鼠致病性展开实验,猪链球菌2型人工感染可能引发BALE/c白鼠与生猪发病。毒力因子融菌酶释放蛋白与细胞外因子的表现型和其对BALB/c白鼠的致病性没有较大关联。BALB/c白鼠使用猪链球菌疫苗免疫实验的动物模型。据相关报道:猪链球菌2型制苗候选菌株SS2--1与SS2--H的稳定性检验代表其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利用限定代次可以达到40代,是最佳疫苗生产菌株。
此外,有院校联合兽医站从10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与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内选择毒性较强、免疫原性好的ATCC35246与HA9801株,制成氢氧化铝胶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与安全检验并注射生猪体内,注射量约2ml。15d后,对HA9801与ATCC35246的安全性达到100%与93%。使用二联灭活疫苗4周,幼崽身体水平不断提高,5周后逐渐降低;二次免疫后不断升高,120d后依然保持理想水平。攻毒保护试验与抗体消长规律检测显示,制备的猪链球菌病二联灭活苗有着较强的免疫保护效果。
4 结语
伴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链球菌病也随之扩散,对生猪发育、养殖有着直接影响。除了猪链球菌2型外,C群兽疫链球菌依然是重要病原,损失严重且无法得到免疫保护。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该病的控制尤为重要。养殖过程中,生猪一旦感染猪链球菌病及时进行药敏实验,科学用药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抗菌药品,做好治疗时间与量的控制。养殖过程中,做好疫苗免疫从而降低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