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放牧管理技术
2018-07-13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扎朵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称多 815199)
1 牦牛群的组织
便于放牧管理,合理利用草场,确保牦牛产量。外出放牧期间,可根据性别、生理、年龄等等,合理进行分群,确保牦牛群采食均匀,减少放牧带来的困难。可将牦牛群,细分为:
泌乳牦牛群,有泌乳牦牛组群。每群100头,尽量安排好的牧场。条件允许的,返牧后,酌情补饲,确保多产奶,早发情。泌乳牛群中,还有部分仍需继续挤乳的母牦牛,可考虑单独组群。
干乳牦牛群,由干乳母牦牛、初次配种母牦牛组群,一群有150~200头牦牛。
幼牛群,由断奶至周岁内牦牛组群。幼龄牦牛,性情活跃,合群性差。由此,与成年牦牛混牧,存在很大干扰性。由此,需单独组群,控制在50头左右适宜。
青年牛群,是指由周岁以上至初次配种年龄前的牛只组成的牛群。每群150~200头。这个年龄阶段的牛已具备繁殖能力,因此,除去势小公牛外,公、母牛最好分别组群,隔离放牧,防止早配。
育肥牛群,是指由将在当年秋末淘汰的各类牛只组成,育肥后供肉用的牛群。每群150~200头,在牛只数量少时,种公牛也可并入此群。对于这部分牦牛可在较边远的牧场放牧,使其安静,少走动,快上膘。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适当补饲,加快育肥速度。
以上对牦牛群的划分,同群牦牛的多少,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放牧地形、草场规模、牦牛数量、管理水平等等,因地制宜的合理组群,以提升外出放牧的效益。
2 放牧牦牛群的管理
就牦牛脾性,属粗暴型,性野,易惊。但是,很合群。早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短时间不易消失。由此,牦牛群放牧,多数为一个放牧员,丢失牦牛的情况不多。
根据牦牛易惊的特性,牦牛群进入放牧地后,放牧员不宜紧跟牦牛群,以免牦牛到处游走而不安静采食。为防止牛只越界和害狼偷袭,放牧员可选择一处与牦牛群有一定距离,能顾及全群的高地进行守护、瞭望。
控制牦牛群使其听从指挥的方法是,放牧员用特定的呼唤、口令声,伴以甩出小石块。用小石块投击离群的牦牛,一般多采用徒手投掷,投掷距离远及数十米。距离较远时也可用放牧鞭投掷。石块的落地,以及它在空中飞行的“嗖嗖”声,和放牧鞭的抽鞭声,都是给牦牛的警告和信号。牦牛会根据石块落地点和声响的来源,判断应该前去的方向。放牧员利用放牧鞭驱使牦牛前进,集合或分散。走远离群的牦牛,听见鞭和飞石的声音,以及落石点,会很快地合群。
牦牛放牧的日程安排,因季节差异、牦牛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总体的放牧原则,夏秋季早出晚归,冬春季迟出早归,
夏秋季放牧,重点抓好膘情,做好配种,提升泌乳产量,为牦牛越冬打好基础。同时,确保当年屠宰牦牛准时出栏。一旦进入夏秋季节,放牧牦牛群应及早向夏秋牧场过渡,每天行程控制在10~15km为适宜。
夏秋季节,酌情延长放牧时间,确保多采食牧草。中午气候炎热,选择阴凉处休息。出牧时,由草质差的牧场,向草质好的牧场过渡。牦牛刚出牧,因饥饿,牧草把控不严。头天牧场,可重复放牧一次,提升牧草利用率。牧场草质较好,应管理好牛群,做到横队采食,确保吃草均匀,避免践踏草地。
当定居点距牧场2km以上时就应搬迁,以减少每天出牧、归牧赶路的时间及牦牛体力的消耗。带犊泌乳的牦牛,10d左右搬迁一次,3~5d更换一次牧地。此外,为保护草地资源,改善植被状态,应做好轮牧计划,及时更换牧场,确保牛粪均匀播撒草场,为牧草提供养分。同时,控制寄生虫感染。
冬春季放牧,重点保膘、保胎。避免乏弱,能安全过冬。妊娠母牛,做好保胎工作,确保安全产仔,提升成活率。
冬春季,利于放牧时间有限,应利用好中午暖和这段时间,做好放牧和补水工作。晴天放牧,尽量远处放牧。阴雨天放牧,选在低洼山湾。而且,放牧尽量顺风向。怀孕母牛加强护理,避开冰滩放牧,谨忌用冷水饮服。刚进冬春季节,多数体壮膘肥。早先,可选边远牧场放牧,尽量延迟距离定居点的牧场放牧。冬春季节,雨雪较多,应留意气候变化。
放牧草场质量差,草质不均,用散牧效果好,让牦牛群较分散的自由采食,确保在更大面积,采食更多牧草。冬春季节,一年中牧草最乏弱。由此,正常放牧外,条件允许的,可适量补饲。尤其风雪天,外界温度低,严寒对牛只威胁大时,可停止放牧。棚圈中,通过适补饲,确保牦牛膘情,有利于安全越冬。
3 体会总结
牦牛的放牧管理,因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等的不同而略显差异。
重视放牧管理工作,一则合理组织牦牛群,可根据性别、生理、年龄等等而定。分群得当的话,更便于放牧管理,合理利用草场,确保牦牛产量,确保牦牛群采食均匀,减少放牧带来的困难。二则,根据季节不同合理轮牧,放牧的日程安排,因季节差异、牦牛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务必做到:夏秋季早出晚归,冬春季迟出早归,夏秋季放牧,重点抓好膘情,做好配种,提升泌乳产量,确保当年屠宰牦牛准时出栏。冬春季放牧,重点保膘、保胎。避免乏弱,安全过冬。做好保胎工作,确保安全产仔,提升成活率。